山西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对于研究长平之战有什么样的帮助( 二 )


永录村、南王庄村分别位于丹河东西两岸,两村相距也就四五公里 。而位于丹河西岸的南王庄村西有座山丘,被称为“白起台” 。传说是白起在此将赵军尸体、尤其是砍下来的头颅高高堆起,封土夯实垒成方锥形高台,以此炫耀自己的军威武功 。
根据南王庄村发现的这处尸骨层现状,郭庭荣分析推测认为,这处形成带状的尸骨层很可能与长平之战有关 。
以前有种说法,认为当初秦军处决赵军战俘后,没有专门挖掘填埋赵军尸体的深坑,而是本着就近原则,将尸体抛入附近的沟渠等地势低洼处草草掩埋,在尸体上只覆盖了薄薄浮土,甚至还不能把尸体完全盖住 。但南王庄发现的这处裸露出来的尸骨层虽说距种植玉米的地表约0.5米,但却埋葬在距土崖顶部地表2米多的深处,不能算是“薄薄浮土” 。
被发现的尸骨层位于丹河支流王降河河道内,王永忠推测认为,也可能是在2200多年中受雨水冲刷、河水改道等因素影响,使得大量坍塌的泥土日积月累、覆盖其上 。
在现场的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南王庄村发现的尸骨层,他们将上报省文物局,并将根据批复结果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发生地,高平具有天然的文化优势 。2019年,高平形成“长平之战”发生地文化开发利用的共识,着手进行长平之战国家文化公园的修建规划编制工作,以进一步擦亮“长平之战发生地”这张独有的文化名片 。
3、长平之战的人数争议长平之战的结局,传统说法是赵军全军覆没,战殁者5万,投降被俘者40万,降卒全被秦军坑杀 。但是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 。
宋裕先生在《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著文《白起坑赵卒有“四十万”吗》,又于《河北学刊》1990年第6期著文《长平之战的真象》 。
两文通过当时赵国可能有的人丁总数以及可能征发长平的兵力的一般考证推理,认为所谓白起坑赵:卒“四十万”是夸大之辞;而从白起敢于用仅25000人去绝赵军后路、堵截援兵,以5000骑可分割穿插赵军中路看,赵军“四十万”是不可能的;是役前期廉颇屡败而改取守势,只能以赵兵力薄弱解释;又赵军几经突围不成,赵括赤膊上阵以至身亡,说明于时赵兵所剩已不多,“长平之战不过是一般的大战” 。
邵服民先生在《赵国历史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著文《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兵力质疑》,亦认为秦“斩首虏四十五万”是可疑的;指出秦军是为攻韩薄弱地区上党而来,并非来打一场歼敌数十万人的会战,赵亦不会为此一役发空国之兵;赵军被分割为二,不能迂回腾挪,说明地形险要而狭小,实地考察省冤谷(谷口)虽比《寰宇记》所称“六十步”略大一些,但在此坑杀40万众绝难实施,“白起或未有杀降,……或杀降数目距四十万人相去甚远” 。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里,剧中描述其战役结果为:秦军伤亡近20万,赵军自出兵与秦军正面交锋到兵败向秦军投降,伤亡超过25万,后20万赵国降卒除200多位童卒外皆被白起下令坑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