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对于研究长平之战有什么样的帮助


山西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对于研究长平之战有什么样的帮助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一直都是历史上一场非常有名的战役,而且后世人一直都认为,在这场战役中,赵军全军覆没,而且四十万大军都被白起坑杀 。虽然说这一说法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很多人认为,这场战役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事情 。然而最近在山西高平,却疑似发现了长平之战的尸骨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些尸骨坑真的是长平之战留下来的吗?对于研究长平之战有什么样的帮助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日前,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 。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 。
1、玉米地里发现尸骨层新发现的尸骨层遗址位于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南王庄村的一处茂密的玉米地中 。
高平市长期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郭庭荣、当地民俗文化学者王永忠均为高平市政府“长平之战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专家评审组成员 。据郭庭荣回忆,最近在走访南王庄村古建筑玉皇庙、关帝庙时,听说村西田地里发现了大量尸骨 。
7月10日上午,山西晚报采访人员与郭庭荣、王永忠以及高平市文旅局工作人员相随,一同前往尸骨层现场进行勘查 。
村里种植的玉米已超过一人多高,由于接连降雨,松软的地面泥泞难行 。在南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进保、村党支部副书记巩书明的引导下,郭庭荣、王永忠等人在村西的一处上下均种满玉米的土崖处,看到了裸露在黄土层外的尸骨层 。
长平之战发生于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这场长达3年的战争在高平留下很多遗迹,有470个与长平之战有关的地名和村名,其中与战争有直接关系的不少于400个,其中南王庄、谷口、王降、王何、企甲院、箭头等村所在地是长平之战的核心战场,这些村名就是对长平之战最深刻的铭记 。
头盖骨、腿骨、臂骨、关节骨……交叉叠错、不规则堆积的白骨层呈带状朝东西方向延伸 。经测量,尸骨层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距土崖顶端地表约2米 。除土崖裸露出的尸骨层外,可能是受雨水的多次冲刷,在其周围的地头上,已经发酥的尸骨随处可见 。
46岁的王进保说,发现尸骨层的土崖下面的耕地,早在1983年前是他家的自留地 。小时候经常到地里帮着大人做农活的王进保清楚地记得,由于长年受夏季雨水冲刷,比自家地高出两三米的土崖地塄子经常出现坍塌,“那时就经常发现裸露出的很多人骨头 。为了种地不受影响,大人们就让我用箩头把骨头装上倒在附近的河沟里,一次捡好几箩头,其中就有好多的头盖骨 。”
南王庄村东与王降村为邻,并与谷口等村庄接壤 。此处有条河道,当地人称王降河,原属丹河一条支流 。“此河道也是谷口、王降通往南王庄的古道 。”郭庭荣说,唐代李隆基就是沿着这条古道前往潞州就任的 。如今,在南王庄村南的谷口村,有一座“骷髅庙”,就是李隆基为祭奠长平之战被白起杀死的40万赵国将士冤魂而建 。
2、附近曾发现多处尸骨坑2200多年前发生在高平境内的长平之战,《史记》记载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 。1995年,在高平市永录乡将军岭下发现并发掘保护了“一号尸骨坑”,累累白骨直观地让后人感受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惨烈 。
【山西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对于研究长平之战有什么样的帮助】由于永录一号坑仅发掘遗骸130多具,离历史上记载的“四十余万”相差甚远,为此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
郭庭荣表示,白起杀降并非只在一个地方,而是以丹河为轴线分布在沿岸的多个地方,千百年来,丹河沿岸不断有尸骨出土,也不断有人处置这些尸骨 。
查阅高平相关历史文字记载得知,宋代运判马城曾“以前后左右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金代高平县令王庭直将“岸崖颓裂,露骨数车……尽载于坟围”;明代高平县令许安遇将高平城附近之骨骸掩埋后,刻“掩骼记”碑立于城南关 。
进入新旧世纪交替年代,埋有大量尸骨的尸骨坑仍屡次被发现 。
2011年5月初,在高平市永录乡后沟村附近,一处长平之战遗留下的200多平方米的尸骨坑遗址被发现 。另外,在丹河西岸的寺庄镇柏枝庄村,也发现了尸骨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