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题:“乙类乙管”:防控措施带来哪些改变?风险如何防范?——权威专家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系列之三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芳、董瑞丰
新冠病毒感染将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社会广泛关注 。
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法定程序是什么?防控措施带来哪些改变?如何有效防范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权威专家——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进行了解读 。
问:我国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主要依据什么标准划分的?目前 , 甲类和“乙类甲管”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雷正龙: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发生时的危害程度,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现行法定传染病病种共40种 , 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 。目前,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乙类甲管”的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2种 。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 。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 。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传染病的 ,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来源:百度百科)
问:“乙类甲管”传染病与“乙类乙管”传染病在防控措施方面的主要不同点何在?
雷正龙:在疫情防控方面,“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报告时限方面 。对于“乙类甲管”传染病 ,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对“乙类乙管”传染?。τ?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
二是隔离措施方面 。“乙类甲管”传染病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乙类乙管”传染病根据病情需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
三是区域管理方面 。对已经发生甲类(包括“乙类甲管”)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 , 可以采取隔离措施;对于甲、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流行时 , 可以采取限制聚集性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锁疫区等紧急措施 。
四是交通卫生检疫方面 。发生甲类(包括“乙类甲管”)传染病时,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乙类乙管”传染病不实施该措施 。
问: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法定程序是什么?调整后会出现哪些风险?如何有效防范?
雷正龙: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关条款规定,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 ,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
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回归“乙类乙管”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调整后由于不对传染源及密接人员采取隔离措施 , 可能造成新冠病毒感染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二是短时间内新冠病毒感染者大幅增多将明显增加就医需求,同时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将导致医疗服务供给减少,因此调整初期部分地区将可能出现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 。三是调整初期,部分公众对新冠疫情的快速上升可能出现焦虑情绪,担心新冠感染后的健康危害 。
为此,将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平稳实施 。一是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 , 倡导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 帮助公众合理用药、正确就医 , 保持平和心态、乐观心情 。二是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提前做好医疗资源准备,统筹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分级分类诊疗机制 。三是加强药物供应保障 。做好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原检测试剂等准备 , 通过各种途径及方式,满足居民购药用药需求 。
推荐阅读
- 手机体验店什么手机都有吗能买吗
- iphone7nfc功能在哪 iPhone7nfc功能怎么开启
- 快手解除绑定的手机号 快手解除绑定的手机号还能用吗
- 视频怎么调滤镜 视频怎么调滤镜参数
- 无花果蘑菇汤的做法
- 跳绳半个月瘦了十斤是真的吗
- 蜂蜜无花果汁的做法
- 吃天麻粉的最佳时间
- 菱角怎么剥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