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特点 独到的方法论 几千年的经验积

我这里提到的“学好中医”,标准是将来如何做一个好的中医临床医生,而不是谈怎么考研究生,怎么搞科研,怎么做中医的学问,我要谈的是学好中医“临床”的诀窍 。  目前,中医队伍中不乏研究生、学问家,不乏教授、博导,最缺乏的是真正能够用中医药治病的临床医生 。朱良春先生说得好:“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 。故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   中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独到的方法论,二是有几千年的经验积累 。要读懂它的方法论语言,这虽然难,但不是很难,不要花太多的功夫往里钻,钻牛角尖,尤其不要脱离临床空想,要集中精力把经验继承下来,而经验流传最主要的载体是方剂,古今至少几十万首,要学、要记、要用,很不容易,这就需要长期下扎实的功夫,而且是一辈子的功夫 。  全世界只有中医留下了几千年积累的医学遗产,遗产太多太沉重,就产生了两面性 。既可能成为你前进的基石,站在上面,能够比别人更高,也可能变成你肩上的包袱,被它压着,就会比别人矮 。  如果你打算继承下来,就有好多书要读,要去运用,要去鉴别 。要一辈子读书,一辈子临床,坚持不懈 。因此,学中医并无捷径可走,但是也有诀窍可寻 。既然走上了从事中医事业这条路,就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临床 。树立三个信心:对中医、对前人、对自己要有信心 。  对中医有信心:中医几千年来治病有卓越的疗效,至今仍然如此,并非有些无知的人说的是心理安慰 。但是,近百年来中医受到压制,认为它不科学,实际上是不符合西医的科学标准 。现在,经过几十年的折腾,国家已经认识到中医是“世界文化遗产”,科学界认识到西医赖以生存的还原论开始走进死胡同,中医的整体论是处理复杂科学的最好方法 。  最近很多非中医的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等人,撰写了许多文章,阐明中医是一种复杂科学,对现代科学有很大的启示 。中医开始走出低谷,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因此学习中医的人,对中医的前途要有信心 。有信心,热爱它,才肯下苦功夫,将其作为终生的追求 。  对前人有信心:前人包括古人和当代老前辈,他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留下了大量医案、医话、医学著述,越是个性化的记载,往往越有参考价值,要好好继承,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利于中青年中医成才 。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把时间完全花在临床看病上,完全靠自己去摸索、积累;要花时间去读书,把前人的间接经验化作直接经验,用别人成熟的经验取代自己不成熟的经验 。  对自己要有信心:学好中医主要靠自学,靠自己,不要完全依赖学校,依赖老师,学校只能提供学习环境,老师只能引路,成才靠自己把命运掌握在手中 。中国的教育制度出了一些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轻视动手能力等,这对于学中医的来说,更是不利于人才培养 。自己要有主见,不要完全按照经院式的教学方向走,自己可以来设计学生生涯,注意积累经验,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好中医是完全做得到的 。  我所说的诀窍,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成才的诀窍,读书的诀窍,临床的诀窍,核心是围绕着临床 。大部分学中医的人,最终的归宿应该是在临床,为患者解除痛苦,能看好病才能立足于社会 。  成才的诀窍   中医成才周期长,找工作难,这是现实,难在刚毕业的学生,不可能具备成熟的临床经验,而积累临床经验又确实需要时间的历练,这对刚毕业的学生就几乎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然而,这种计算方法不对,不要以为只有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才能积累临床经验 。一个中医学生,从一进学校读书,就可以开始积累经验,到毕业时就有了5~7年的临床经验,这中间有诀窍 。诀窍在哪里呢?   中医治病,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两手:方药和针灸推拿 。开方需要很高的思维技巧,不容易学到,要很长的实践才能做到每方必效 。因此,不能期待青年中医初出茅庐或者只干了几年临床,就能开出多少好方子来 。  但是,针灸不同,针灸没有艰深的理论,经络、穴位及其治法都比较固定,比较规范,记熟悉后就可以动手实践,因此,成才的诀窍就在针灸上 。当然,要成为精通针灸的临床家,绝不比开方子治病简单,也绝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切不要误会,以为我是贬低针灸 。我只是说,针灸比较容易入门,特别是实践机会比较多,天天可以实践 。  一进学校读“大一”,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针灸先学起来 。先拿自己“开刀”,在自己身上扎针,练习手法,熟悉穴位,体验针感 。先扎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简单穴位,既安全又有补益作用,长期扎针还可以强壮身体 。取得一些初步体验之后,再拿同学、父母、亲戚、邻居“开刀” 。有了几年的实践,就可以积累不少经验 。  世上有这么多的人得病,有这么多的人没有钱看病,有这么多的病看不好,针灸治病疗效好,不花钱,容易学,你为什么不早一点把它拿起来呢?张仲景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我觉得,中医的针灸就是实现这个理想的最好手段之一 。  不了解针灸的人担心针灸难学,其实,入门很容易,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兴趣和决心 。记得我学针灸是在30多年以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后,中国出现针灸热,我当时根本不懂针灸,看了一本针灸入门书,就在自己身上扎起来,练熟了,就去帮别人扎,满腔热忱,几乎没有人拒绝我为他扎针的 。  当时用针灸治好了不少人的病,唯一的一次差错是扎一个好朋友的“睛明穴”,进针一寸半,本想治疗他的近视眼,不料拔针太快,一下子变成了“熊猫”眼,害得他半个月闭门谢客,再想帮他扎,则“逃之夭夭”了 。遥想当年,我形容自己:“像只疯狗一样,红着眼睛,手上拿着一根针,逢人就想扎 。”总之,在我还没有正式学中医之前,就对针灸产生了兴趣,从中看到了疗效,从中得到了乐趣,对中医有了信心 。  每年上中国医学史课,我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劝说中医新生:一进学校,就把针灸拿起来,自己扎,互相扎 。听到的只是学生们的一片哄堂大笑,以后也很少看到有人真正做的 。有时候我不禁想起《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一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不由得不感到一丝悲凉,这不能怪自己的学生,只能怪教育制度给学生造成的惰性太大 。  我经常给学生们举一个例子:2001年11月,有一个学生带一位老板来看病 。他很坦率地说:“我毕业后,到这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去应聘 。我家境贫寒,没有任何背景,又其貌不扬,沉默寡言 。面试时,老板说:我得了一身的病,现在有十多天睡不得觉了,吃安眠药不顶用,你是学中医的,有什么办法?我按摩了几分钟,一针扎下去,不一会儿,老板就打呼噜睡着了 。第二天,老板通知我被录用,试用期月薪3000元,半年后转正,月薪5000元 。  我能有今天,是5年前听了您的一句话,从读书起就开始练习针灸,练习了几年,到找工作时,发挥作用了 。”他找我,是带老板来,求教怎么从长远考虑,用方药调治的 。当然,这个学生是个有心人,为老板准备的病历,整理得十分规范,厚厚的一叠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的启示:   第一,不要把医院看做是就业的唯一选择 。有的人进不了大城市的大医院,就感到悲观,认为学中医没有出路,其实,现在西医学生也不好就业 。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放宽一点,只要你是真正懂中医的人才,你会扎针灸,懂得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很多高层次的企业需要、社区需要、国外需要,社会也需要 。  现在,大一点的企业都在发展企业文化,而养生保健是企业文化一个很重视的环节,现代社会,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国外对中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  我最近听说欧洲有的国家正在大量引进中医人才,只要你是学中医的,能扎针灸,外语过得去,年龄在45岁以下,就可以作为技术移民 。在这方面,西医人才就不如中医,只能塞在医院里,国外也不吃香,不承认你的学历,因为你抢了所在国家医生的饭碗 。  第二,不要把开方治病当作中医唯一的治疗手段 。中国古代名医都是针药并用,都提倡治病与养生相结合,如张仲景、孙思邈等 。针灸与方药,治病与养生,恰恰是互补的,只有都掌握才是全面的中医 。比较而言,往往针灸比方药更实用,养生比治病更重要,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的 。  一方面,是针灸比方药容易入门,容易掌握 。另一方面,是针灸比方药更受欢迎,因为针灸是一种非药物疗法 。国外对待中医,现在还并不看重中药,因为从外国人的眼中看来,中药煎剂,黑糊糊的一罐,味道又苦又涩,难以下咽,以为“有毒”,况且还是离不了吃药 。  他们推崇的是非药物疗法,看好的是针灸,针灸已经是国际化的治疗手段,得到各国普遍承认,在美国几十个州都合法 。针灸治疗的疾病多达100多种,WHO确定的有50多种,而用中药治病,很多国家还不合法,只可以在唐人街给华裔治病,中药的改革和推广还有一个过程 。因此,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忽视针灸,吊死在中医方药这一棵树上 。  现代人更看好的是中医的保健养生,因为人们从服西药的经历中已经懂得:得病吃药,毕竟是消极的,被动的 。何况,很多老年病靠吃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很多亚健康状态无药可用,维护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而中医在食疗、食补、气功、导引、按摩、太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学习中医时,一定要看到全世界养生保健的潮流,全面学习,不可偏废,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方药上 。  第三,不要把成才的时间放在毕业之后 。刚毕业的中医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好单位,因为你确实没有临床经验,你不能证明你有成熟的临床经验,用人单位拿过来不能直接使用,还要继续送去培养,谁都不肯干这样的赔本买卖 。  因此,把中医毕业生看做是包袱,不认为是财富 。你成绩再好,人家也认为不过是书本知识;你会打球、能跳舞,再有其他特长,也不是本行 。人家会问:你独立治疗过病没有,治好过什么病,怎么治疗的?你无言以对 。  由于中医教育体制的问题,不能寄望于学校或老师能给你提供多少临床经验,得靠自己去积累,而且,从进校开始就可以着手安排“临床实践”,那就是针灸 。  针灸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可以天天给自己扎,同寝室的人可以互相扎,回家后,可以给亲戚朋友邻居扎 。慢慢去体验、感悟,积累经验,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如果你是有心人,还可以把你治病的过程、疗效记录下来 。有了5年、7年持之以恒的积累,到毕业时,基本成熟了,你虽然算不上是个老到的中医,也绝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有了几年的经验积累,“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给用人单位露一手 。  你甚至可以不去求职,在网上发布信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懂养生、气功、导引、太极、瑜伽、食疗等等,我还会针灸,甚至介绍几个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病的案例,由此而“天下无人不识君”,何愁没有人要?   有的学生,打算将来到国外发展,我校就开设了中医英语专业 。我认为,除了学好英语,打好中医基础之外,刚毕业就想有人要你,除了你会针灸、养生这些实用的技术,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娴熟,否则很难如意 。特别是学中医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虽然棒,但只有具备扎针灸的实际技能,才会受欢迎,而且在国外会大受欢迎 。  当然,开方药也可以学,最好有人指导,因为药是要吃进肚里的 。可以跟老中医学,跟当地名中医学,实习时跟带教老师学,但这个过程就要复杂得多,被动得多,不像学习针灸,可以随时练习,天天实践 。  清人龚自珍有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个国家要有生气,一个人要有生气,一个学校要有生气,才有前途 。我们现在的中医院校,教师中学术空气不浓,学生中学习风气沉闷,看不到生动活泼的景象 。靠什么来打破“万马齐喑”的局面?靠天老爷重抖擞是做不到的,因为目前的教育制度积重难返 。  只有靠自己,针灸可以自己扎,气功、太极、导引、按摩、八段锦、瑜伽等,都可以自己学,这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最重要的是其中蕴含了主动医学的思想,这是西医没有的,而且是中国社会、西方国家当今和未来所需要的,学校不作安排,没有老师教授,可以自学,有影碟可看,关键是你有没有心 。  在校的5年,如果你能够不拘一格地主动学习,自我训练动手能力,不仅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培养了对中医的感情,而且增强了信心,修炼了身心,掘到了第一桶金 。到毕业的时候,你再也不会心中发虚,应聘时,尽管暂时还可能开不出好方子,但你能针灸,懂养生,就有了一大笔求职的资本 。【中医的特点 独到的方法论 几千年的经验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