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与中国茶

作为农产品,茶叶很难实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一体标准化,尤其是有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广阔生产面积和诸多生产产地的中国茶叶,标准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然而,立顿在中国市场的骄人表现,给了中国茶企业一个重要的启示:标准化的“表象”就是要实现产品包装化 。
北京奥运会开办得非常成功,可是中国茶却难免感觉颇多遗憾,差不多与世界擦肩而过,错失大步迈向世界的大好良机 。
茶行业的努力
“毫无疑问,奥运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绝好机会,但从目前中国茶行业在本届奥运会期间的表现来看,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一位茶行业的资深观察人士告诉采访人员,“以奥运村为例,本来原计划把70%的特许店给中国的老字号,但后来出于利益上的考虑,只给了30%,剩下的全给西式咖啡店等 。这也说明,推广诸如茶行业之类的工程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
尽管中国的茶并没有像韩国泡菜那样,得到国家层面的推广支持,但企业、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 。7月底,北京市商务局公布了22家“北京优秀特色商业门店”,其中涉及茶业流通领域的有张一元、吴裕泰,安溪珍田阁茶厂 。据北京市商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奥运会期间,这些“特色店”将挑起为奥运服务的重任 。而随着前门大栅栏步行街的翻新,像“张一元”、“同仁堂”、“内联升”大栅栏店这样的中华老字号已经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场所 。
事实上,中国茶类企业发掘奥运机遇的场所还不止像前门大栅栏步行街这样的旅游景点 。两个北京的茶叶零售企业老字号“张一元”和“吴裕泰”分别进入奥运村和媒体村 。“吴裕泰”公司的媒介负责人表示,从今年7月1日起,“吴裕泰”茶艺馆正式进入奥运媒体村,为村内的各国媒体采访人员和工作人员提供包括六大类、18种类的茶类饮品 。据该负责人介绍:“除一般的管理人员之外,在媒体村茶艺馆,我们有30名茶艺服务人员提供服务 。为了确保专业服务,我们对这30名服务人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内容包括外语、茶文化、礼仪等 。”
很明显,能够进入奥运村和媒体村,是中国茶艺的一次绝佳展示机会 。但在采访人员的采访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相关茶类企业的负责人都特别低调 。“我们和北京奥组委有协议,提供奥运茶艺服务不能进行宣传 。”一位相关茶类企业的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由于茶类企业的奥运营销被可口可乐公司和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把持,很多为奥运服务的茶类企业都不能进行相应的宣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
有限的宣传机会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告诉采访人员:“由于可口可乐公司是国际奥组委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水和饮料(含茶)的赞助商,并且具有排他性 。因此,除北京奥委会和可口可乐公司联合授权的普洱茶之外,其他任何为奥运服务的茶类企业都不得进行宣传 。”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奥运营销总裁鲁大卫曾表示,奥运会在中国举办,而茶是中国文化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因此,应云南省政府的要求,可口可乐把机会给了普洱茶,而且并未从中收取任何费用 。
据了解,今年6月,经国际奥委会和可口可乐公司的联合授权,北京奥组委正式公布云南龙润茶业集团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生产商,并获准销售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 。据云南龙润茶业集团的网站资料显示,奥运普洱茶限量发行5万套,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而且获益的也仅仅是普洱茶一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