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何处|回老家过年,一个被催婚“95后”的怕与爱


大年三十赶集的人 。
许非已经回家快一个月了 。2022年12月26日,在985高校读研的他回到湖北老家 。正值传统节气里的腊月初,家里置办年货的日子 。父母为了迎接他回来 , 多灌了三十斤腊肠 。
【年在何处|回老家过年,一个被催婚“95后”的怕与爱】但日子一长,他就发现这些物质的安稳不足以弥合他与父母的“精神间隙” 。平常日子里,父母会有意无意地催婚 。他只得采取拖延战术,避免矛盾爆发 。
许非有过两段感情,但在他敏感的认知里,它们都不能被称作“爱情” 。他始终记得蔡澜说:“可以相信爱情 , 但不要迷信 。”他喜欢这个答案,带着期待的爱情 。拉锯战中,他与父母达成了唯一共识——感情在前,婚姻在后 。
如今,许非还有一年半就要毕业了 。打算靠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在二线城市安个家,当然也离不开父母的帮衬 。他有时会迷茫,觉得自己不一定能经得住社会的锤炼 。但是他依旧抱有超越一点现有生活的希望 。
以下为许非的口述:
1月21日,大年三十,我和爸妈一起去看奶奶,她现在住在四伯家,所以照例要去那里团年 。那边是乡下,往年我们都烧火盆取暖 。现在条件好了,都开空调了,但火盆还是得烧,一烧一整天 。柴火要填够,不能熄,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 。
许非四伯家的炭火盆 。
年夜饭我们分两桌,一桌大人一桌小孩 。都二十六了,我还是喜欢挤小孩那桌 。然后和他们一起看电视,等春晚倒计时,快到十二点一起去放烟花 。老家镇上的房子都是一家一栋的小楼 , 沿着路边拔地而起 。每家都要在零点前把烟花在自家门前摆好 。电视上新年钟声的响起,烟花沿着主路,照亮每家每户的夜空 , 新年就算到了 。烟花炮竹燃放剩下的垃圾也不能扔,我奶奶说这是财 , 过完年才能扔 。
零点家门口放的烟花 。
老家亲戚住得近,大年初一一大早 , 我就去大伯家吃饺子 。初二“回娘家”,我没结婚,就跟爸妈回姥姥家吃饭 。
结婚的事他们两年前就开始催我了 , 今年也不例外 。
1月7日,我和爸妈一起看电视,电视上在放小品,第一个讲大龄女青年被催婚,第二个讲生小孩 。我当时就抱怨这演得太无聊 。爸妈就说:“你们年轻人不懂,有家庭才会幸福,有人爱你照顾你 。”我说:“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自己都养不活 。”我妈就觉得,“等有了孩子,再苦再累,回家看一眼小孩就幸福 。”说到这我就沉默了 。
我回家已经快一个月了,去年12月26日回的 。有时外面待久了,总想回家看一两眼 。但回去我就得想方设法让我妈高兴——刻意早起,按时吃早饭 。在家我也不敢点外卖,我妈会觉得我浪费 。那天回家他们来接我,还切了一盘我最喜欢的腊肠,是老家必备的年货 。从农历腊月开始,年货就是爸妈的心事 。他们一放假就会往市场上跑 , 看到品质好的牛羊鱼肉就会买去,腌制、吹干,做腊肉 。往年家里都会准备二十多斤腊肠,这两年我在外面,爸妈就准备得特别多 , 有五六十斤 。
两年前,爸妈向我催婚的时候说过,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我才有动力承担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 。
但我不觉得 。元旦假期,我和我妈一起去她表姐家 。妈妈的表姐至今没结婚 。每次回家后,我妈都说她家太冷清 , 虽然自在,那也是没有羁绊的、断裂的生活 。
我爸妈的理想儿媳妇和绝大多数家庭一样——善良孝顺,条件相当 。但他们还是和我说 , 前提是双方要有感情 。反而我有时会劝他们,时代变化了 , 人心没有那么纯粹,找到一个交付真心的人很难 。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
但他们不听,默认我过两年就会结婚 。我只得采取拖延战术,画大饼:缘分未到,时机不成熟,等工作稳定了我再想结婚的事情……有时也会拿我屡次相亲失败的大表姐当挡箭牌:“你看急啥,我大姐今年都31了,催了几年了还不是没结婚 。”能糊弄一次是一次 。再过两年矛盾估计会更加激烈,我只能躲着 。
在他们心中,我没有结婚,他们就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 。
我有过两段感情 。一段在大学 , 那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喜欢一个女生 。还有一段是最近 , 和我青梅竹马的纠缠 。两段都没有真正在一起 。但于我而言 , 都是用了心的 , 结束时有种深深的疲惫感 。但有时我会觉得,对她们的喜欢,就只是像喜欢一个还不错的人,我不能说我“爱”她们 。我也问过朋友,爱情是什么状态和感觉?她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让我去看《英国病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