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习惯改变竟是大肠癌先兆

大肠位于人体腹部的四周,呈“门”字形,可分为6个部分和2个弯曲,即: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以及肝曲和脾曲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在部分城市已位居第二位,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今天,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主任医师丁健华给大家说一说如何正确认识大肠癌、避免大肠癌的发生 。
【病例】
【排便习惯改变竟是大肠癌先兆】侯先生今年66岁,平时喜欢吃肉,不爱运动,除了有高血压,身体没什么大毛病 。以前,侯先生基本上每隔两天大便一次,从今年年初开始,忽然变成了每天都要排便,有时候甚至一天两次,而且大便不成形,几个月过后还出现了便血的情况 。侯先生以为不过是痔疮又犯了,但他的老伴儿觉得有些不对劲,带着侯先生去医院做了肠镜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侯先生的直肠上有一块隆起的肿物,医生认为肿物很可能是癌变,需要手术切除 。
病程发展可达10年
多数大肠癌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从小息肉到大息肉,再到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癌症,整个过程可能持续5到10年 。在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阶段,患者多没有症状,需要靠定期的结肠镜检查来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一旦发展到便血、排便异常或肠梗阻等症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加了 。
大肠癌的主要诱因有三方面:(1)长期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多发性肠息肉;(2)长期摄入高动物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3)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患病机会增加 。
七大信号预警
在大肠癌中,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多表现为便血和肠梗阻,较易引起人们重视;而盲肠和升结肠癌多以贫血为主要表现,容易延误诊断时间 。大肠癌具体的症状包括:
(1)排便习惯改变 。这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里急后重感”等 。这是由于肿瘤对肠道的刺激或堵塞肠腔、浸润肠管所致 。
(2)大便性状改变 。包括便血、粘液便和大便形状变细变扁 。
(3)腹痛 。结肠癌常见症状之一 。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
(4)腹部肿块 。多为肿瘤生长本身引起 。癌细胞侵及肠壁全层后与邻近的脏器或肠腔粘连,形成腹部肿块 。
(5)肠梗阻症状 。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 。
(6)会**疼痛 。常为直肠癌的盆腔浸润所致 。
(7)全身乏力 。由于慢性失血、癌肿破溃、感染、毒素吸收等,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其中尤以贫血最易忽视 。
定期检查不可少
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为四期 。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很大差别,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Ⅲ期则为67%,而Ⅳ期患者则仅为10% 。因此,大肠癌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有统计资料表明,94%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和91%的结直肠癌死亡病例的年龄大于50岁 。因此,目前国际上推荐无症状无高危因素的普通人群45岁开始进行结肠镜筛查 。由于男性患大肠癌的几率比女性高35%,因此,男性对常规的筛检更应重视 。筛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每年1次粪便隐血试验,每3年1次结肠镜检查 。近年来,国外将粪便DNA检测与虚拟肠镜补充作为结直肠癌预防和筛检项目 。
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族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方面 。据统计,直系亲属中若有大肠癌患者,那么此人患大肠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3到4倍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那么需要筛查遗传性大肠癌的可能 。所以有大肠癌病史的家庭和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