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没有封侯,可实际所封已不低于侯位 。
明初一循元代旧制 。
洪武三年,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 。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 。
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为流爵 。袭封则还其诰券,核定世流降除之等 。爵位世袭,或降等以袭,如封侯而世袭伯 。
公、侯、伯封号分四等: 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
洪武初规定: 公、候、伯都分为:一等开国辅运推诚,二等奉天靖难推诚,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四等奉天翊卫推诚 。
如魏国公徐达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 。
若从朱元璋的原本给予刘伯温的待遇,那参考徐达的待遇就清楚了,一是武将第一,一是文臣第一,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
从猜忌的角度来看,刘伯温一直在朱元璋身边,作为文臣也没有最直接的兵权,那么,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手握重兵还能封公、侯,那给刘伯温相等的待遇,也对皇权的影响大不到哪去 。
六、善长为“公”,伯温仅“伯”?《大明律》中有如下规定: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奏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其生前出将入相,能去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封侯谥公,不拘此例 。
朱元璋的册封的十公中,只有李善长是文官,其余皆为名将 。可看出明初武将地位高于文官 。
但是,即使封刘伯温为侯,也是符合苛刻条件的 。而从朱元璋的初衷而论,因刘伯温不任丞相而由李善长补位,那李善长都已封公位,刘伯温岂能连侯位都不及?
七、高风亮节,不恋官场刘伯温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又推崇道家学说,他的生活非常俭朴,名利在他眼中犹如浮云 。
《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奕棋,口不言功 。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 。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 。”
但胡惟庸垮台后,过了10年,被胡惟庸等人陷害的刘伯温被 ***。朱元璋还是赐给刘氏家族金书铁券,特批刘氏成员可凭此免一次死罪 。
八、后世评价之高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颁下了一道诰令: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占事考祥,明有征验;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故今特赠尔为太师,谥号文成 。
明世宗嘉靖十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伯温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
如此让后世君主重视、高度评价,说明其功绩之高、为人之善让人念念不忘,自古功过以盖棺定论,由后人评价为准,终于给予迟来的待遇 。
九、道家思想的归宿“陶朱公”范蠡、“谋圣”张良等都是以道家思想为主的顶级谋士,都有共同特点,就是洞察世事,算无遗策,刘伯温也是如此 。
自古伴君如伴虎,刘伯温不求高位,也就自觉避免了权力核心的纠纷,尽量远离君主、远离政治斗争,是明哲保身之举 。
刘伯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朱元璋最重要的军师,也是最害怕的军师,若执掌大权,那对朱元璋的内心的是一种隐形冲击 。
事实证明,李善长、胡惟庸等权臣都没好下场,而刘伯温多次告老还乡也受到政治斗争波及,还受到朱元璋的猜忌 。
以道家思想为主的谋士大多急流勇退,在天下已定时,也就不争名利了 。
十、总结刘伯温没有封侯不是朱元璋的问题,而是其本人淡泊名利,又深谙明哲保身之道,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怎么会不知政治的险恶 。
推荐阅读
- 对生活总是患得患失,怎么办?
- 泰坦尼克号基本信息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时间地点过程...,你不知道的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实历史
- 蓝莓是一种营养价值特别高的水果,5月中旬成熟,你愿意到蓝莓园中现场采摘吗?
- 儿童歌曲拍手歌歌词,拍手儿歌歌词大全
- 德云社的演员们私底下关系怎么样?谁和谁关系好?
- 幼儿园为什么要开展家长工作
- 和喜欢的女孩子因为患得患失相处的不开心,应该怎么办?
- 宁波哪里有好吃的水果?
- 德云社大褂分哪几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哪几个人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