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是儒家经典吗 公羊学派:儒家中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

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是荀子 。他认为,《春秋公羊传·左传·襄公十年(前634年),鲁国大夫公叔痤为讨伐郑国,攻打卫国,公叔痤的军队被打得大败,逃到鲁国 。鲁国国君鲁桓公听说后,派人迎接公叔痤,并赐给他黄金千两,以示嘉奖 。后来,他又以此为据点,联合其他诸侯国,发动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这场动乱持续了三年,史称“三年之乱” 。公叔痤被杀后,齐国内乱不止,最终导致齐桓公病死,齐国走向衰落 。

春秋公羊传是儒家经典吗 公羊学派:儒家中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

文章插图
【春秋公羊传是儒家经典吗 公羊学派:儒家中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来源百度百科)
公羊学派 [gōng yáng xué pài]
公羊学派,是儒家经学中专门研究和传承《春秋公羊传》的一个学派,它属于今文经学内部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派 。西汉景帝时期,立治《春秋》“公羊学”的博士胡毋生、董仲舒(当时的博士还不是专经的博士) 。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其中的《春秋》博士就是公羊学派,而传授系统就是胡毋生和董仲舒两条线索 。
作品名称
春秋公羊传
作品别名
公羊传
创作年代
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战国
作者
公羊高
内容简介
《公羊传》别称
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
名字由来
据旧时经学家的一般观点,公羊学派始自战国时的齐人公羊高,以后又长期在公羊家族中传承,故得名 。公羊学派从战国至西汉初的传授系统,据唐代徐彦在《公羊传疏》中引戴宏序云:“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 。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胡毋子都著于竹帛 。”从这则材料来看可知两点 。其一,公羊学派自孔子弟子子夏传经后开始形成的,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生);其二,公羊学派对《春秋》的研究,开始仅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公羊寿与弟子胡毋子生(子都)“著于竹币”才使《公羊传》成书 。地这一传统的说法,近人崔适表示怀疑,他在《春秋复始》中指出:“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一年,则子夏生于定公二年 。下迄景帝之初三百四十余年 。自子夏至公羊寿,甫及五传,则公羊世世相去六十余年;又必父享耄年,子皆夙慧,乃能及之,其可信乎?”崔适的怀疑是颇有见地的 。根据《公羊传》的内容来看,其中明文有引“子沈子”、“子司马子”、“子女子”、“子北宫子”、“鲁子”、“高子”等六人遗说,可证明“公羊学”的早期传授决非限于公羊氏家族内部 。一般说来,古代的经传,不是积累而成,就是经过后人的增删,“公羊学”同样不能例外 。
学说内容
在石渠会议以前,《春秋》学专指“公羊学” 。汉宣帝始立《谷梁》博士,“谷梁学”得与“公羊学”并立为官学 。“《公羊》善于谶,《谷梁》善于经 。”(郑玄《六艺论》)西汉晚期,谶纬之学风行,《公羊》学受到高度重视,东汉光武帝置今文十四博士时,把《谷梁》博士取消了 。然而,东汉一代,古文学兴盛起来,学习《左氏春秋》成了热点 。“公羊学”面临着日趋衰微的严峻形势,不断地遭到古文学家的批评 。同时,公羊学派的学者本身也有不少弊病,如只贵文章,不重义理,至有倍经任意,反传违戾者,其势是以讲诵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 。这些“俗儒”研习《公羊》,“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 。”这就为反对“公羊学”的人提供了可乘之隙 。至东汉末年,“以为《公羊》可夺,《左氏》可兴”的呼声甚嚣尘上 。这时,公羊学派中出现了何休这个大师 。何休,是汉初胡毋生、董仲舒以后最大的《公羊》学者 。他“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 。”曾为太傅陈蕃召用,参与政事,后受到党锢事件的牵连,废官而居,他决心继承汉初以来“公羊学”的事业,花了十七年心血,撰成《春秋公羊解诂》,“略依胡毋生条例,多得其正,括使就绳墨焉”(《公羊解诂》自叙) 。《公羊解诂》是两汉“公羊学”的集大成者著作,它博采众家精华 。何休自序云遵照胡毋生的“条例”,他还钻研过“公羊学”大师董仲舒的学说(《东塾读书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