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是真实的孔子语录还是后人杜撰的?


孔子弟子记录的
其他观点:
论语[lún yǔ]
中国儒家经典
本词条是多义词 。共5个义项
《论语》 。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 。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 。以语录体为主 。叙事体为辅 。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1][2]
作品名称
论语
创作年代
春秋战国时期
作品体裁
语录体散文
作者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作品别名

【《论语》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是真实的孔子语录还是后人杜撰的?】拼音
lún yǔ
精品荐读
《论语》中的这五句话 。我们误解了两千多年
作者:历史大学堂
主要内容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 。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
《论语》注音(局部)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 。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 。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 。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 。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 。圣人之语言 。论者 。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 。“论”又有纂的意思 。所谓《论语》 。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 。492章 。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 。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 。其内容博大精深 。包罗万象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 。社会政治范畴——礼 。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 。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 。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 。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 。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 。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1][3][4]
篇章目录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 。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 。则取前三个字 。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 。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
序号篇目内容概要
1学而第一讲“务本”的道理 。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2为政第二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3八佾第三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展开全部
成书过程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 。他们忧虑师道失传 。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 。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
书法作品《论语八则》
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 。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 。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 。皆变文称“孔子对曰” 。以表示尊君 。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 。表示有别于君 。“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 。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 。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 。去圣未远 。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 。其时卿位益尊 。卿权益重 。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 。故不能无异同也” 。又如 。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 。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 。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 。《阳货》篇子张问仁 。《尧曰》篇子张问政 。皆称“问于孔子” 。与《论语》其他篇不同 。“其非孔氏遗书明甚 。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 。受崔述的影响 。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 。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 。其编定成书 。要在汉代以后 。
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转引郑玄注云:《论语》“仲弓、子游、子夏等撰 。”这一说法在郭店简中得到旁证 。郭店一号墓不晚于公元前300年 。郭店简“《语丛·三》简引述《论语》 。更确证该书之早” 。《语丛·一》引用子思子《坊记》内容 。而《坊记》还引用过《论语》的内容 。“《语丛》摘录《坊记》 。证明《坊记》早于战国中期之末 。而《坊记》又引述《论语》 。看来《论语》为孔子门人仲弓、子夏等撰定之说还是可信的 。”孔子弟子中 。有子代孔子 。以所事孔子事之 。称子并不奇怪 。子指老师 。对儒家学子除了师承之外亦有掌门人之意 。除了孔子 。有子、曾子、冉子、闵子亦称子 。冉子、闵子早逝 。故师承的儒家掌门 。只能是曾参 。故代有子者只剩曾子有可能 。颜回 。虽然被尊奉 。但由于早死 。没来得及收徒 。不是弟子记载 。故不称子 。可能是家人所记 。原宪、漆雕开 。虽然收徒 。世称子思子、漆雕子 。但《论语》所记 。亦不是弟子记载 。故亦不称子 。多半是师兄弟偶而提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