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五 )


县是封建王朝最低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县衙的长官是知县 。级别是正七品 。即人们常说的七品芝麻官 。
清朝建立之初 。道员官阶并不固定 。是临时性的兼差;直到乾隆时期(乾隆十八年) 。道员的官阶才固定下来 。一律定为正四品的地方长官 。
个别情况下 。道台也有成为正三品甚至正二品的 。比如盛宣怀的大公子 。
红顶商人胡雪岩 。也曾经捐了个道台 。级别就是二品 。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文章插图
甚至在个别朝代 。比如在乾隆嘉庆时期 。个别道台还像钦差一样 。代表皇帝行使职权 。到各地完成使命 。手握“密折封奏”的大权 。
到了光绪时期 。道员的级别更高;光绪时期的御史李慈铭曾经说过“今则外官道员多至二品 。其封皆至一品矣.”
能赚“十万雪花银”的地方知府 。权力显然不能跟道台比肩 。
之所以那么多人对道台趋之若鹜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级别高 。而是权力大 。是个肥得流油的差事 。
道台级别虽然是介于总督、巡抚和知府之间 。但严格地说 。道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地方行政机构;或者说道台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 。实际上它不过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派生物 。怎么说都比知府级别高 。
以《光绪会典》记载 。清代的道台 。分为两种 。一种是“分巡道” 。另一种是“分守道” 。即“民事行政道台”和“具有特殊职能的行政道台” 。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文章插图
前者是省级督抚和地方府县官员的承上启下的联系人 。既有“观察”(监督)地方行政的权力 。也有署理河务、水利等地方事务的职能 。
后者则专门负责特殊事务 。即外快非常多的行业 。比如“粮道”、“盐道”、“河务道”、“提学道”、“茶马道”、“分巡道”、“海防道”、海关道 。屯田道等 。
在清代的地方行政体系里 。“道台”责任重大 。权力不小;他们既肩负着监督行政官员的责任 。又负责多项关乎国计民生 。油水很多的事务 。
官大一级压死人 。知府见了道台 。都是毕恭毕敬 。不敢有丝毫怠慢;因为有时候他们不仅掌握辖区经济资源 。还掌控那里的人事组织资源和司法资源 。
比如《官场现形记》中何藩台是盐法道的道台 。在任期间让几个兄弟、幕友充当掮客 。进行公开卖官 。
不仅如此 。道台中的巡道还主管理刑名诉讼诸事 。负责纠正冤假错案 。
即使地方驻军将领 。也要看道台脸色 。不敢得罪他们 。
因为部分道员还额外加兵备衔 。此类道员皆可节制所辖境内的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军队将领 。成为该辖区最高的文武长官 。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文章插图
而且在特定时期 。有的道台本身就是更高级别的官员兼任 。其职权可想而知 。
从某种意义上说 。道是地方行政的枢纽 。地位非同小可 。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 。清朝末期 。那么多风云人物 。都要对道台一职趋之若鹜 。不遗余力要捐一个道台 。以此为荣 。
即使不在关键部门的道台 。手中掌握的实权也比知府要大 。掌握的资源也比知府多:而且最叫知府羡慕的是 。他们管的具体事务少 。肩膀上的责任轻 。活得逍遥自在 。
比如的所谓的“粮道” 。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是运粮 。而是负责省一级行政机构的应酬 。即招待官员 。筹备宴席 。
把上级藩台臬台(省级最高长官)各衙门都叫来聚餐 。交流工作经验 。
清末哈尔滨的道台府 。里面有16个厨子 。长年忙得不可开交 。负责招待各路官员、各国使节 。三天一小宴 。五天一大宴 。
京城的官员等重要客人到道台府 。一般都用“鳇鱼宴”招待 。宴席的主菜是鳇鱼 。体长可达5米 。重逾千斤 。
由此可见 。道台的工作压力主要是胃部压力非常大 。对健康的危害可想而知 。
尽管压力山大 。但大家越是艰险越上前 。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文章插图
曾经担任光绪年间江西道员的张集馨 。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直言不讳地说:自己作为陕西粮道的“道台” 。为避免失去工作 。每年要给西安将军送五次礼 。每次白银在800两以上 。这还不算 。每个季度还要给陕西巡抚送礼 。每次白银不低于1000两 。
至于给门包等人的“礼金”同样非常可观 。甚至高于给上司送礼的金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