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传文言文翻译注释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五 )


知道这件事后的王安石很不高兴 。将苏轼调任为开封府推官 。想要用繁忙的事务来困主苏轼 。但苏轼处事机敏 。名声传得更远 。正逢元宵节 。开封府下令购买浙江的灯彩 。且命令要降低价格 。苏轼上疏说:“陛下难道喜欢灯彩吗?这不过是奉承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而已 。臣认为 。百姓不能每家都买 。如果去购买不急用的这些灯彩 。反而会夺去他们衣食所必需的钱财 。这件事看起来极小 。但关系很大 。希望您能追回成命 。”之后 。皇帝下诏 。准许了苏轼这一提议 。
【1】推官 。宋朝三司各部设一员 。主管各案公事 。开封府亦设左、右推官各一员 。分日轮流审判案件 。
【2】上元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也叫元宵节 。
【3】二宫 。太皇太后与皇太后 。在当时指宋仁宗曹皇后和宋英宗高皇后 。出自苏轼《谏买浙灯状》 。
时安石创行新法 。轼上书论其不便 。曰:臣之所欲言者 。三言而已 。愿陛下结人心 。厚风俗 。存纪纲 。人主之所恃(shì)者人心而已 。如木之有根 。灯之有膏 。鱼之有水 。农夫之有田 。商贾之有财 。失之则亡 。此理之必然也 。自古及今 。未有和易同众而不安 。刚果(愎bi)自用而不危者 。陛下亦知人心之不悦矣 。
当时王安石正推行新法 。苏轼上书论新法不利 。说:我所想说的 。三段话而已 。请求陛下维系人心 。尊重风俗 。保存法纪 。
接下来 。第一段 。维系人心 。苏轼说:君主所依靠的是人心 。正像树有根 。灯有油 。鱼有水 。农夫有田 。商人有钱 。失去了就会灭亡 。这是必然的道理 。从古到今 。没有说与民休息的不能安定 。刚愎自用而不遇到危险的 。想必陛下也知道百姓对新法的不满了 。
祖宗以来 。治财用者不过三司 。今陛下不以财用付三司 。无故又创制置三司条例一司 。使六七少年 。日夜讲求于内 。使者四十余辈 。分行营干于外 。夫制置三司条例司 。求利之名也;六七少年与使者四十余辈 。求利之器也 。造端宏大 。民实惊疑;创法新奇 。吏皆惶惑 。以万乘之主而言利 。以天子之宰而治财 。论说百端 。喧传万口 。然而莫之顾者 。徒曰:“我无其事 。何恤于人言 。”操网罟(gǔ)而入江湖 。语人曰“我非渔也” 。不如捐网罟而人自信 。驱鹰犬而赴林薮(sǒu) 。语人曰“我非猎也” 。不如放鹰犬而兽自驯 。故臣以为欲消谗慝(tè)而召和气 。则莫若罢条例司 。
从太祖皇帝以来 。管理财政的只是三司 。现在陛下不把财政权利交付给三司 。无故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用六七个青年人 。日夜在里面讨论研究 。又派出四十多人 。分头外出办事 。在臣看来 。制置三司条例司 。是求利的名义;六七个青年人和四十多个派出人员 。是求利的工具 。这样一来 。声势很大 。百姓感到惊讶和疑虑;创立的法令新奇 。差吏感到畏惧和疑惑 。如果用皇帝的身份来谋求财利 。用天子的宰相来管理财务 。难免会让万民议论纷纷 。但面对这样的议论情况 。朝廷却置之不顾 。还说:“我没有干过这些事 。何必顾虑别人议论呢 。这样的行为就像拿着鱼网到江湖去 。对人说“我不是捕鱼的” 。不如丢掉鱼网 。人们自然相信你 。就像赶着鹰和狗进入山林 。对人说“我不是打猎的” 。不如放掉鹰和狗 。野兽自然安静了 。所以我以为 。要消除谗言和奸邪 。使朝廷上下和气 。就需要撤销制置三司条例司 。
【1】三司:北宋置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掌邦国财用大计 。有使、副使、判官、三部使、三部副使、三部判官等 。神宗元丰改制废 。
【2】制置三司条例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置 。志在革除宿弊 。更立新法 。以开财利之源 。熙宁三年 。罢归中书省 。
【3】慝:tè 。灾害、奸邪 。
今君臣宵旰(xiāo gàn) 。几一年矣 。而富国之功 。茫如捕风 。徒闻内帑( tǎng)出数百万缗(mín) 。祠部度五千余人耳 。以此为术 。其谁不能?而所行之事 。道路皆知其难 。汴水浊流 。自生民以来 。不以种稻 。今欲陂(bēi)而清之 。万顷之稻 。必用千顷之陂 。一岁一淤 。三岁而满矣 。陛下遂信其说 。即使相视地形 。所在凿空 。访寻水利 。妄庸轻剽 。率(shuài)意争言 。官司虽知其疏 。不敢便行抑退 。追集老少 。相视可否 。若非灼然难行 。必须且为兴役 。官吏苟且顺从 。真谓陛下有意兴作 。上糜帑( tǎng)廪(lǐn) 。下夺农时 。堤防一开 。水失故道 。虽食议者之肉 。何补于民!臣不知朝廷何苦而为此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