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辣椒炭疽病?

辣(甜)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 。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渐变为褐色 。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 。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
辣(甜)椒炭疽病是因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 。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灌水、昆虫及农事活动传播,种子可以直接传播 。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7℃,空气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最适宜发病和侵染,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难以发病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虫害严重时都会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 。
二、害虫生物学特性病原:对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前人根据分生孢子盘上刚毛的有无记载了2个直孢组炭疽菌(ColletotrichumnigrumEll.etHalst)和(Gloeosporiumpiperatum)Ell.etEv. 。VonArx(1957,1970)系统研究了炭疽菌的分类学问题,提出刚毛的有无不是稳定的性状,不能作为分类的特征,Colletotrichum是唯一合法的属名,称炭疽菌属,属于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真菌 。将上述2个种作为辣椒炭疽病菌的2个分离系归入C.gloeosporioides(Penz.)Sacc
1.黑色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异名:黑刺盘孢菌(C.nigrumEll.etHalst) 。分生孢子盘周缘生暗褐色刚毛,具2~4个隔膜,大小74~128μm×3~5μm 。分生孢子梗短圆柱形,无色,单孢,大小11~16μm×3~4μm 。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孢,14~25μm×3~5μm 。
2.红色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异名:辣椒盘长孢菌(G.piperatumEll.etEV.) 。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孢,大小12.5~15.7μm×3.8~5.8μm) 。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 。
3.黑点炭疽病:病原菌为辣椒炭疽菌(C.capsici,异名:辣椒丛刺盘孢菌(VermiculariacapsiciSyd.) 。分生孢子盘周缘及内部均密生长而粗壮的刚毛,尤其内部刚毛更多 。刚毛暗褐色或棕褐色,具隔膜,大小95~216μm×5~7.5μm 。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孢,大小23.7~26μm×2.5~5μm 。
辣椒炭疽病防治措施病害控制措施:辣椒炭疽病主要以越冬病残体和种子上携带的病菌为初侵染源 。因此,搞好种子处理、彻底清除病残体、合理轮作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
1.种植抗病品种:开发利用抗病资源,培育抗病高产的新品种 。一般辣味强的品种较抗病,可因地制宜选用 。
2.选用无菌种子及种子处理:从无病果实采收种子,作为播种材料 。如种子有带菌嫌疑,可用55℃温水浸种10min,或用浓度为1000mg/kg的70%代森锰锌或50%多菌灵药液浸泡2h,进行种子处理 。
【什么是辣椒炭疽病?】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使辣椒封行后行间不郁蔽,果实不暴露;避免连作,发病严重地区应与瓜类和豆类蔬菜轮作2~3年;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低湿地种植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以减轻发病;及时采果,椒炭疽病菌为弱寄生菌,成熟衰老的、受伤的果实易发病,及时采果可避病 。
4.清洁田园:果实采收后,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果及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进行一次深耕,将表层带菌土壤翻至深层,促使病菌死亡 。可减少初侵染源、控制病害的流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