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宝雕母为何存世稀少?


受邀来答 。提问附图首先就不是雕母钱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很无奈 。了解古钱币翻砂铸造模式后就更能了解雕母这种古钱币中的“祖钱”确实极为稀少 。雕母的稀少因为雕母钱的属性这个与工艺没有必然关系 。从制度讲的话 。除了对雕母管控严格 。雕母的呈样币属性数量极其稀少是非常正常的 。
“雕母”钱之外还存在寻常“母钱” 。也可以把母钱们理解为一种铸币时的工作用钱 。只是母钱相比雕母就多很多了 。至于传统翻砂铸币模式铸造的方孔制钱 。理论上应该每一种钱都存在雕母和母钱等 。因为这是铸造工作中必须的步骤 。
【康熙通宝雕母为何存世稀少?】受制于铸币技术限制 。古代钱币正常流通用币要在母钱之后诞生 。母钱则在“雕母”之后诞生 。雕母 。重在其中这个雕字 。古代翻砂铸币中一种钱币要开始铸造的最初始阶段 。需要人工手雕一个钱币的形态 。也可以说是一种初始模型 。这个交给朝廷的有关部门或帝王御览 。以作呈样币待批准后即可照此开工生产母钱 。当然有些雕母有帝王把玩之意 。可能会做其他非铸币用金属和非金属等珍稀材质的 。因为帝王把玩 。不计成本 。务求最高 。
所以从痕迹上来看一般雕母钱除了字口深峻以外 。还能看出明显的手工雕痕;有些雕母钱会没有砸开中间穿孔谓之“金口未开” 。只留小圆孔或小方孔;有些被使用的雕母钱翻铸母钱的 。金口已凿开 。
古代方孔制钱铸币中这种模式虽然从范铸法到翻砂法 。已经进步成熟很多 。但仍旧不敌机制币的生产效率与细节完善 。机制币传入我国是清末光绪朝之时 。当方孔制钱出现机制币和逐渐以银元铜圆取代传统制钱和银两也说明传统铸币的雕母环节已成为历史 。
图上这枚明显不是康熙通宝的雕母 。很多雕母钱因为存档遗失或失散于战火与岁月更迭 。并非历史上存在的方孔制钱都找得到存世雕母钱 。

康熙通宝雕母为何存世稀少?

文章插图
附图为 。西泠2017秋拍 。咸丰重宝宝源当十雕母钱(金口已开)
康熙通宝雕母为何存世稀少?

文章插图
附图为 。北京古玩城2017秋拍 。嘉庆通宝宝源小平雕母(金口未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