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何落得唐书无传,族亲不认的地步?( 三 )


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何落得唐书无传,族亲不认的地步?

文章插图
但反观青海地区 。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 。
崔希逸上任之初(开元二十四年秋) 。一直在努力经营河西的和平局面 。
在《旧唐书·吐蕃传》里记载 。崔希逸和吐蕃青海守将乞力徐关系颇佳 。二人间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 。
在唐蕃两国已经会盟较好的态势下 。崔希逸觉得边境上树立的栅栏 。实在有碍民众交通往来 。
便向蕃将乞力徐建议道:“既然两国已经和好了 。又何必在边境树立栅栏 。设置守捉(边境驻军机构)呢?实在妨碍民众耕作、放牧 。都撤了吧!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此事善莫大焉!”
《旧唐书·吐蕃传》:时吐蕃与汉树栅为界 。置守捉使 。(崔)希逸谓吐蕃将乞力徐曰:“两国和好 。何须守捉 。妨人耕种 。请皆罢之 。以成一家 。岂小善也?”
乞力徐听到后有点疑惑 。说道:“您是个忠厚人 。说的必定是肺腑之言 。但我担心您那边未必都值得信任 。万一有人搞事情 。趁我不备 。到时后悔就晚了!”
“常侍(崔希逸官职为右散骑常侍)忠厚 。必是诚言 。但恐朝廷未必皆相信任 。万一有人交构 。掩吾小备 。后悔无益也 。”
以当时情况来看 。崔希逸从两国合盟的角度出发 。请求双方军队撤军 。避免差枪走火未必是心怀诡计 。
在崔希逸的坚持要求下 。乞力徐和他在边境上杀白狗为盟 。随后各自撤军 。很快 。边境上便出现了牛羊被野的景象 。
“希逸固请之 。遂发使与乞力徐杀白狗为盟 。各去守备 。于是 。吐蕃畜牧被野 。”
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何落得唐书无传,族亲不认的地步?

文章插图
但问题是 。崔希逸从边将层面构建的和平信任 。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
次年(开元二十五年) 。崔希逸的侍官 。也是他的好友孙诲入朝奏事 。
他为取悦正在盛怒之中的玄宗皇帝 。故意隐去了双方盟誓一事 。只是将吐蕃放松警惕的事实上奏 。并建议趁其不备掩杀之 。
于是 。玄宗派遣宦官赵惠琮来到凉州问事 。二人矫旨要求崔希逸发兵袭击吐蕃 。
身不由己的崔希逸只得从命 。唐军在蕃军无备的情况下 。在青海两千余里 。大败吐蕃 。斩首两千余级 。杀伤无数 。乞力徐只身脱逃 。
河西地区辛苦构建的和平局面彻底破裂 。
“会希逸兼人孙诲入奏诏 。自欲求功 。奏称吐蕃无备 。请掩击 。必大获 。上命内给事赵惠徐与诲偕往 。审查事宜 。惠徐等至 。则矫诏令希逸袭之 。希逸不得已 。发兵自凉州南入吐蕃二千余里 。至青海西 。与吐蕃战 。大破之 。斩首二千余级 。自是吐蕃复绝朝贡” 。
此战之后 。背着破盟攻杀黑锅的崔希逸心情十分沉重 。但职责所在 。令其不敢稍有疏忽 。他心里很清楚 。青海突袭战的胜果 。对吐蕃根本算不得伤筋动骨 。吐蕃的报复很快就会到来 。为此他特别加强了河西防御的力度 。
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何落得唐书无传,族亲不认的地步?

文章插图
果不出他所料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三月 。吐蕃军队大入河西 。早有防备的崔希逸领兵抗击 。再次大败吐蕃 。
差不多就在此战期间 。崔希逸写下了《燕支行营》一诗:
“天平四塞尽黄沙 。
寒冷三春少物华 。
忽见天山飞下雪 。
疑是前庭有落花” 。
诗中所写河西苦寒的自然景象 。其实也是崔希逸内心的写照 。
作为一个在儒家思想教育下长大的名士 。崔希逸大半生都谨守着“礼义廉耻”人生信条 。是个懂廉耻、守信义、有底线的官吏 。
在《大唐新语》记载这样一件事 。节度使牛仙客主政河西期间 。厉行节约 。凉州库府充盈 。积攒的军资数以万计 。
崔希逸上任后 。并没有贪没上任的功劳 。上书朝廷表述牛仙客的功绩 。一开始 。玄宗不太相信 。以为是官官相护、暗通款曲 。特意派刑部尚书张利贞前来考察 。
结果 。发现崔希逸所奏属实 。玄宗大悦 。晋升牛仙客为尚书 。
《大唐新语》载:“牛仙客为凉州都督 。节财省费 。军储所积万计 。崔希逸代之 。具以闻 。诏刑部尚书张利贞复之 。有实 。玄宗大悦 。将拜为尚书 。”
从此事可见 。崔希逸并不是贪功之人 。
连续两次击败吐蕃 。虽然皇帝大悦 。派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 。赴崔希逸身边为通判 。并宣慰赏赐 。(《为崔常侍谢赐物表》 。王维)
但失信于人 。就像一个魔咒始终困扰着崔希逸 。尤其是他所失信之人 。还是一个曾经信赖自己敌方将领(“常侍忠厚 。必是诚言”) 。这更令他愧疚难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