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何落得唐书无传,族亲不认的地步?


唐朝最憋屈的背锅侠 。官至河西节度使 。唐书不立传、族亲不认宗

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何落得唐书无传,族亲不认的地步?

文章插图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
这首诗是王维在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奉诏出塞巡边时所作 。
他所以会奉旨出塞 。源于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 。在青海西部对吐蕃的一场大胜 。虽然这场胜利来的实在有点龌龊 。
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何落得唐书无传,族亲不认的地步?

文章插图
关于这次青海之胜 。唐史倒是多有记载 。
《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二十五年“三月乙卯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 。己亥 。希逸至青海西郎佐素文子紫与贼相遇 。大破之 。斩首二千余级” 。
《新唐书》:(开元)二十五年三月辛卯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与吐蕃战于青海 。败之 。”
《资治通鉴》:“二月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吐蕃 。破之于青海西 。”
《方镇年表》:“二月 。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破吐蕃 。破之青海西 。吐蕃复绝朝贡 。”
因此 。王维此次出塞巡边的主要任务 。是代表朝廷去崔希逸处宣慰战功 。
一、身世成谜
作为唐朝开元年间名臣名将 。崔希逸一生政绩卓著 。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功勋赫赫 。官至河西节度使(兼任凉州都督) 。执掌一方兵权 。
河西节度使所控制的区域 。位于河西走廊的咽喉部位 。是中原地区链接西域的锁匙 。有唐一代 。对河西的重视贯穿始终 。“节度使”的官名便肇始于河西 。
据《唐方镇年表》记载 。唐朝选任的河西节度使一共二十六人 。除宗室、宰相遥领外 。余者均骁勇善战之人 。
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何落得唐书无传,族亲不认的地步?

文章插图
按常理来说 。以崔希逸的文治武功 。两《唐书》应大写特写才对 。即便做不到单独列传 。与人合传也是起码的待遇 。
崔希逸可倒好 。不但唐书无传 。就连崔氏族谱里都没他的名字 。这真是奇哉怪也!
要说到隋唐时期的崔氏 。那可是当时顶级的大豪门之一 。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崔氏定著十房:一曰郑州 。二曰鄢陵 。三曰南祖 。四曰清河大房 。五曰清河小房 。六曰清河青州房 。七曰博陵安平房 。八曰博陵大房 。九曰博陵第二房 。十曰博陵第三房 。”
虽然跟号称“城南韦杜 。去天尺五”的韦、杜两家比起来略逊一筹 。但人家崔氏一股脑出了23个宰相 。要说算不上大豪门谁都不信 。
但崔希逸这位官至从二品(凉州都督为从二品官)的大牛人 。却不见于崔氏所有家谱以及姓氏录 。似乎大家都在躲着他走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二、国之能吏
要想把这件事说清楚 。我们先来看看崔希逸的为官经历 。
由于崔希逸在唐书里无传 。我们对他的经历只能从史料中的只言片语来揣摩 。
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 。在玄宗开元九年时 。崔希逸已经是名动朝野的大名士了 。
《旧唐书·李憕传》记载:“(开元)九年 。(张说)入为相 。(李)憕又为长安尉 。属宇文融为御史 。括田户 。奏知名之士慕容珣、崔希逸、裴宽、咸廙业、宇文顺等为判官 。摄监察御史 。分路检察 。以课并迁监察御史 。”
唐人杜佑在《通典》中 。对此事记载的更为详细 。“长安尉裴宽等二十九人 。并摄御史分往天下 。慕容珣、裴宽、崔希逸、……等 。皆知名士 。判官得人 。于此为盛 。其后多至显秩 。所在检责田畴 。招携户口 。其新附客户 。则免其六年赋调 。但轻税入官 。”
在向朝廷举荐为官的二十九人中 。崔希逸能与慕容珣、裴宽等人并列 。足见其已有了足够的个人声望 。
在这次“检责田畴 。招携户口”的履职中 。包括崔希逸在内的名士们干的颇为出色 。“得户八十余万” 。朝廷授予其“监察御史(正八品上)”的官职 。
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何落得唐书无传,族亲不认的地步?

文章插图
开元十八年(730年) 。崔希逸再次出现在唐史里 。这时他已官至郑州刺史(从三品) 。成了主政一方的大员 。
《旧唐书·食货志》:(开元)十八年 。宣州刺史裴耀卿上便宜事条……上大悦 。寻以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充江淮、河南转运都使 。以郑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尹萧炅为副 。凡三年 。运七百万石 。省陆运之佣四十万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