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名气并不大,为何他却能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二 )


毫无疑问 。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教材 。其内容逐级递进 。基本涵盖了从春秋战国到近现代中国的各位名家巨著 。是经过仔细筛选编纂的 。每一次修订 。每一次删减 。都会引起广泛讨论 。关注度非常高 。
客观的讲 。《语文》教材的作用十分之巨大 。是青少年文学价值观的底层架构 。也是对文学的最初了解 。其课文结尾的“背诵全文”对扩大作者知名度和作品传唱度至关重要 。唐宋八大家中 。有六人的作品入选了教材 。

曾巩的名气并不大,为何他却能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章插图
首先 。唐朝的两位 。韩愈的文章《师说》、《祭十二郎文》和诗作《左迁蓝关示侄韩湘》 。柳宗元的文章《小石潭记》和诗作《江雪》 。都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
北宋的四位 。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和词作《蝶恋花》 。王安石的诗作《元日》、《泊船瓜洲》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文章《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等 。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水调歌头》、《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等 。苏洵也有《六国论》入选 。
单以这方面而看 。仅有曾巩、苏辙二人未有作品入选 。导致了国人在青少年期间对二人的作品知之甚少 。是影响名气的最关键原因 。
2.其政治知名度、影响力自己个人关系 。都是影响名气大小的原因
先说唐朝的二位 。韩愈是一代文宗 。在他所处的时代是文坛领袖和古文运动发起者 。也是朝中重臣 。甚至在传说中还是八仙之一韩湘子的伯父 。这些条件让他没理由不为人所知 。柳宗元则与韩愈当时并称 。虽然比不了韩愈的盛名 。但也绝谈不上籍籍无名 。
北宋的六位 。欧阳修堪称宋朝韩愈 。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提携过无数文林后辈 。唐宋八大家中的北宋其余五位 。都曾求学于欧阳修 。堪称桃李满天下 。
曾巩的名气并不大,为何他却能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章插图
王安石就更不用说了 。一场变法轰轰烈烈 。上台又下台 。不论诗文 。都注定了他名垂青史 。
再是三苏 。苏洵文章写的虽然好 。苏辙官职坐的虽然大 。在后世的名气上终归是沾了苏轼的光 。作为当世偶像 。苏轼已经火了一千年 。并将继续火下去 。他的诗文还将会被无数人传颂 。
曾巩就比较尴尬了 。他的诗文都很好 。但完全谈不上比其他人更好 。他虽然也做官 。可也没当到过参知政事这种高官 。又没有苏轼这样的天才亲戚 。也就自然导致了他在唐宋八大家中处于名气最低的情况了 。
二、曾巩名气既然远逊于其余七人 。为什么还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正如题主所说 。既然曾巩名气并不大 。那他为什么还能和韩柳欧阳三苏等人并列唐宋八大家?这里面有两层原因 。
1.“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源于明朝 。有一个典型的入选标准
在明朝的朱右编纂《八先生文集》时 。首次将韩柳欧阳等八人同列入内 。明朝的唐顺之的《文编》中 。在唐宋文章方面也仅录入他们八人 。随后 。明朝末年的茅坤 。按照朱右和唐顺之的说法 。选编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 。自此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流行开来 。渐渐为世所公认 。
茅坤等人为何只选这八人的文章编纂成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他们所处的明朝在经历元朝的混乱后 。在文风上受两宋的影响最大 。而宋朝的文风 。其根本源自于两次古文运动 。
曾巩的名气并不大,为何他却能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章插图
在唐朝时 。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倡古文 。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 。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 。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
到了北宋 。以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等人为代表的师生团体一脉相承 。继续坚持了复兴儒学 。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形式 。他们的两次古文运动 。对后世元明清甚至民国的文风都影响极大 。
拥有共同的文风 。是当代文人墨客的学习指南和努力目标 。这就是茅坤等人将他们八人一起列入文集的重要原因 。而随着茅坤的理论被逐渐认可扩大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就逐渐形成了 。曾巩自然就成为了其中一员 。
曾巩的名气并不大,为何他却能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文章插图
2.光有风格、有关系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还是要水平能力过关
曾巩虽然是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是欧阳修的学生 。是苏轼等人的同学 。但这些都不是他能够入选茅坤文集 。成为唐宋八大家一员的原因 。究其根本 。还是曾巩的文章写的好 。还是曾巩有实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