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 五 )


项羽兵败垓下时 。他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 。李清照颂扬他的诗永远回响在历史的天宇:“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项羽虽死 。英名永存 。
陈胜在生死关头的勇敢抉择让司马迁景仰 。“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等死 。死国可乎?” “壮士不死则已 。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短短几句话 。句句涉及生死的大问题 。陈胜认为要死就要为国家大事而死 。这样的死顶天立地 。
蔺相如先是为了和氏璧 。后又为了赵国的尊严 。两次在强秦面前奋不顾身 。司马迁对此无限敬佩 。他说:“知死必勇 。非死者难也 。处死者难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 。及叱秦王左右 。势不过诛 。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 。威信敌国;退而让颇 。名重泰山 。其处智勇 。可谓兼之矣 。”这里整个谈的都是生死观的问题 。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话铮铮作响 。坦荡无私 。
《史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三千年历史大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事 。更是我们做人的典范 。司马迁借历史这个大舞台 。弹奏出了贯穿于《史记》的昂扬向上、永不言败、惊天动地、激烈悲壮的时代主旋律 。《史记》极富阳刚之美 。是一部男子汉的书 。《史记》中的英雄人物群像身上体现出的是悲壮而不是悲哀 。它永远不会让人颓废消沉 。而是激发人热血沸腾 。急进拼搏 。我们现在经常在谈论对人的“三观”教育 。司马迁的人生观、生死观、世界观就是绝好的教材 。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如何体现生命最大的价值 。使人生绽放出最灿烂的火花 。司马迁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 。然而他的精神尤其伟大 。这种精神将会经天贯日 。与日月同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