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评价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刚刚读完《江南三部曲》的前两部 。《春尽江南》还没有开始读 。
到目前为止 。我认为第一部《人面桃花》比第二部《山河入梦》精彩 。或者是因为第一部秀米的人生经历更加波折 。作者对秀米的形象塑造比较独特 。也或者仅仅因为秀米是女性 。充满灵秀气息;而谭功达过于追求完美 。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 。总是畏手畏脚 。想要却不敢行动 。终于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
阅读这部作品有着非常浓重的无力感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似乎都在“随波逐流” 。每一个人都在经受“意外”的冲击 。
小东西混乱中被枪击那一段 。太让人难过 。一个从出生就没有得到母爱的娃娃 。始终渴望着母亲怀抱的温暖 。小小年纪的他 。在感受到危险来临时 。一路急奔想要去给母亲报信 。却最终落得这样的结局 。
看完作者格非对小东西命运的安排 。简单有点想把书扔下不看 。
故事中的“花家舍”如同世外桃源 。先是秀米心中的乌托邦 。再是谭功达心心念念的美好家园 。不同的是 。秀米在这里确立了人生理想 。谭功达却对开始对自己的美好设想产生质疑 。
谭功达至死都在设计一幅又一幅“梅城规划草图” 。这成为他一生唯一一件坚持到底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 。谭功达固执的性格才显露出秀米的影子 。
白小娴的恩怨分明给这个人物增色不少 。这让白姑娘对爱情的怀疑态度也变得可爱起来 。
《江南三部曲》以绝对的高票数位居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范围是2011年至201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五部作品之首 。整部作品时间跨度很大 。书写了三代人的人生 。
格非在一次采访中说:《江南三部曲》构思于1994、1995年 。但是真正开始创作差不多是十年后 。《人面桃花》创作于2004年 。《山河入梦》创作于2006年 。而《春尽江南》则是创作于2011年 。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状态 。然而人生不是设计出来的 。正如翠莲终寻不到一位愿与她共度余生的“属猪的”、宝琛终于没能够留在陆家终老、姚佩佩终于因为天真单纯被朋友出卖一样 。意外总是来得那么突然、那么令人猝不及防 。
“花家舍”这片象征着理想与平和的境土 。也许就是格非想要告诉给读者的执着与坚持 。

你怎么评价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在一大堆中国作家书写上世纪一百年的中国历史的长篇小说中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算是不错的长篇小说 。
在《欲望的旗帜》发表以后 。格非读完了在职博士 。从上海迁居北京 。离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到清华大学中文系当了教授 。在北京的十几年里 。格非一边教书 。一边写这部长篇小说 。
就像十八世纪时期全世界的大作家们 。动不动都爱写时间跨越100年的历史长河小说一样 。中国作家都有书写长篇小说史诗的梦想 。无论是陈忠实还是莫言 。都有这样的想法 。《白鹿原》算是完成了半部 。上世纪五十年的历史故事书写 。他本来要写《白鹿原》下部 。写下五十年的 。但因为后五十年历史太敏感是非多 。后来没有完成 。莫言的《生死疲劳》也是写了上世纪五十年的中国农村故事 。
格非通过《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组合成“江南三部曲” 。通过祖母陆秀米、父亲谭功达、儿子谭端午的视角和角度展开故事 。通过三代人的精神变迁 。描写一百年来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大故事 。并针对一百年里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 。记录了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变化和幻灭 。
三部曲的核心是上世纪的“理想国和桃源梦” 。《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人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山河入梦》写的是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 。而《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 。
在写作上 。格非继承了先锋文学的探索传统 。在故事的讲述上坚持文体创新 。在叙述语言上 。试图回到《红楼梦》和《金瓶梅》的传承 。深刻的思想和典雅的语言 。和故事和文体试验有机结合 。从而使得“江南三部曲”达到了国内作家的少有的高度 。小说浩瀚 。作者野心勃勃 。“江南三部曲”也因此成为伟大的小说之列 。
难怪莫言感叹说 。“江南三部曲”这是一部继承了《红楼梦》的小说 。《山河入梦》书中主人公谭功达就是现实的贾宝玉 。
其他观点:
用文学的语言 。讲述了三段历史故事 。当我们看惯了大历史大背景大事件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分析之后 。再从某一个人的角度 。微观的角度去窥看 。又是另外一种滋味 。格非的小说借用了《红楼梦》的写作技巧 。使现实严肃的故事多了点玄幻和浪漫的色彩 。让小说更加精彩可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