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管小孩叫小朋友,古时候叫什么呢?】
古称童 。读书的叫书童 。放牧的叫牧童
其他观点:
喊别人家小朋友应该是令爱 。令郎 。称呼自己家孩子小女 。犬子 。对陌生小朋友就是哥儿 。姐儿 。我是这样理解的
其他观点:
赤子:初生的婴儿 。
襁褓:(音qiǎng bǎo)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
龆龀:(音tiáo chèn)原意指儿童换齿之时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欢儿戏》中写道:\"龆齓七八岁 。绮纨三四儿 。\"
垂髫:(音chuí tiáo)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儿童不束发 。头发下垂 。因以\"垂髫\"指儿童 。
黄口:泛指十岁以下的孩童 。
幼学:十岁 。
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
女子:
豆蔻:本是植物名 。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又称为“豆蔻年华” 。
及笄:(音jí jī)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 。用笄贯之 。所以指女子十五岁 。
破瓜: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 。是为十六 。指女子十六岁 。也可以用碧玉年华 。
桃李年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代指女子二十岁 。
花信:花开之时 。指女子到了二十四岁 。语出宋朝诗人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 。快打扬州百面雷 。”
男子:
舞勺之年:原意指男孩子十三岁至十五岁岁应学习勺舞 。故代指男子十三岁至十五岁 。
舞象之年:指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 。原本是古武舞名 。语出《礼记·内则》:\"成童 。舞象 。学射御 。”
束发: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 。因此作为成童的代称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 。戴上表示已成年的帽子 。但由于身体未壮 。还比较年少 。故称\"弱\" 。因此用以指男子二十岁的年龄 。
推荐阅读
- 家里突然没网了,路由器信号灯不停地闪着红灯,怎么回事?
- 杜甫的《石壕吏》抒发的是爱民还是爱国的情怀?何以见得?
- 褥虫叮咬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啊?不知道怎么分辨的?
- 如何鉴赏古诗?
- 床上有小虫子,被咬后很痒并且起成片的红点,该怎么办?
- 孩子诗歌鉴赏题不会做,总是感觉无处入手,该怎么办?
- 古诗鉴赏中,如何缘景明情?
- 北师大教授歪解《石壕吏》,拿郭沫若挡枪干什么?
- 该怎么杀掉 学校的床板有木虱,我被咬了,会不会跟在我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