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少年往往不快乐?

有人说少年时是无忧无虑的,在我看来却并非如此 。少年时纵有一些快乐,也是虚幻的、短暂的,是来自于对世界的不了解,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无知的基础上,显然不是很靠谱 。
相反的,少年往往不快乐——真正无忧无虑的少年少见,烦恼的倒是更多 。根本在于,年轻的人们缺乏审视自己的眼光,缺乏管理情绪的意识和能力 。成熟的标志之一,就在于能主动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掌控自己 。世界本身并不快乐,这一点我们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总能调整自己 。
根据时间的维度和快乐与否的状态,人可以被分为四种:现在不快乐、未来快乐,现在快乐、未来不快乐,现在不快乐、未来也不快乐,现在快乐、未来也快乐 。
第一种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没有得到的事物上 。上小学时,总想着上中学就好了;上中学的时候,期待着上大学就自由了;上大学时,憧憬着毕业工作了人生就不无聊了;工作的时候,开始期待升职加薪……他们的典型句式是:“要是我……了,我就能……”他们看待每一段生活都像溺水,期待着从水里抬头的一刻,可是只有摆脱现在的一个瞬间有自由的感觉,接着又瞬间被生活按到水里 。
“要是”思维也可能折射在过去:“要是我当时……,我现在就……”而本质并无不同,都是把某种外在的条件视为快乐的前提 。殊不知,这种思维方式不改变,人将永远活在对快乐的期望中,却不能活在快乐中 。很多人生事业发展得不错的人都是这样——正因为对未来的强烈期待,所以他们能走得更有力;正因为对当下的不满意,所以他们总是不开心 。
第二种人,也就是及时行乐 。关注当下的感受,忘记未来会怎么样 。他们也许知道现下的活法不会给未来带来什么好的结果,但是他们心怀侥幸 。更有可能的是,他们觉得未来注定是一片痛苦或迷茫,何必为它思虑太多,不如今日痛快一场 。于是有人在金钱上月光,但更多的人是时间上的、精力上的、感情上的、情绪上的月光——把生命全部消耗在现在,甚至是透支未来 。
放纵自己的本源,要么是对未来的绝望,要么是对未来的侥幸 。他们和真正的自由者不一样,因为他们对批评特别敏感,一触即怒;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这种生活方式的代价,也不是心甘情愿的选择,只是暂时忽视 。
第三种人的典型思路是:“我的过去是一个悲剧,我现在的生活一团乱麻,我的未来没有希望 。”你永远无法让这种人快乐,无论用什么方法 。他们有时候会找朋友抱怨一堆,但是当朋友给出建议的时候他们又一一否认这些建议的可行性 。最后你明白了,他不是要寻求帮助,他只是要向世界展示他的不幸、证明他的不幸 。似乎不快乐反而成为他们存在感的来源,一旦快乐起来,反而有罪恶感了 。
这是“习得性无助”的一种表现:他们已经彻底放弃对自己情绪的掌控,完全相信自己是由这个世界来左右的,所以对任何摆脱悲剧的可能都反而心存恐惧 。第一种人虽然过得像苦行僧,但至少还有希望,而这种人则是彻底绝望 。
第四种人极其少见,他们懂得真正的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物,懂得通过克制和调整自己的欲望来得到心灵的自由,了解如何活在当下又为未来作准备 。这是真正快乐的人 。
很多的不快乐源于偏差,佛家叫“颠倒” 。最大的偏差就是自己与世界的偏差、想法与现实的偏差 。有时候是世界错了,有时候是我们错了,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和世界都没错,只是看错了 。于是,我们看错了世界,还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具体点说,要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么太不把自己当回事,要么太把自己当回事 。其实,世界是自己内心的一个镜像,自己是什么样,眼中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所以,被世界伤害的时候,其实是自己伤害了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