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结构模型是谁提出来的 双螺旋结构发现者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是一位美国生物学家 , 生于1928年 。1953年 , 他和同事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 , 凭借他们的实验和推断 , 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这一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对生命及其遗传的理解 。因此 , 他们三人一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沃森还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 , 成为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 。
一:双螺旋结构发现者
沃森
Watson, James Dewey
美国生物学家

克里克
Crick, Francis Harry Compton
英国生物物理学家

20世纪50年代初 , 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 , 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 。女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到了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 。

1952年 , 美国化学家鲍林发表了关于DNA三链模型的研究报告 , 这种模型被称为α螺旋 。沃森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讨论了鲍林的模型 。威尔金斯出示了富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DNAX射线衍射照片 , 沃森看出了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 , 他立即产生了一种新概念:D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 。他们继续循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 , 极力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 。根据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和自己的研究和分析 , 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 。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立即行动 , 马上在实验室中联手开始搭建DNA双螺旋模型 。从1953年2月22日起开始奋战 , 他们夜以继日 , 废寝忘食 , 终于在3月7日 , 将他们想像中的美丽无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 。

沃森、克里克的这个模型正确地反映出DNA的分子结构 。此后 , 遗传学的历史和生物学的历史都从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 。

由于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DNA分子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 , 他们分享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詹姆斯·沃森
沃森(出生于1928年)美国生物学家.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 , 在DNA被确认为遗传物质之后 , 生物学家们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难题:DNA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 , 才能担当遗传的重任?它必须能够携带遗传信息 , 能够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 能够让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 , 并且能够突变并保留突变 。这4点 , 缺一不可 , 如何建构一个DNA分子模型解释这一切?

当时主要有三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在研究DNA分子模型 。第一个实验室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弗兰克林实验室 , 他们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DNA的晶体结构 。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大分子的晶体时 , 晶格中的原子或分子会使射线发生偏转 , 根据得到的衍射图像 , 可以推测分子大致的结构和形状 。第二个实验室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实验室 。在此之前 , 鲍林已发现了蛋白质的a螺旋结构 。第三个则是个非正式的研究小组 , 事实上他们可说是不务正业 。23岁的年轻的遗传学家沃森于1951年从美国到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时 , 虽然其真实意图是要研究DNA分子结构 , 挂着的课题项目却是研究烟草花叶病毒 。比他年长12岁的克里克当时正在做博士论文 , 论文题目是“多肽和蛋白质:X射线研究” 。沃森说服与他分享同一个办公室的克里克一起研究DNA分子模型 , 他需要克里克在X射线晶体衍射学方面的知识 。他们从1951年10月开始拼凑模型 , 几经尝试 , 终于在1953年3月获得了正确的模型 。关于这三个实验室如何明争暗斗 , 互相竞争 , 由于沃森一本风靡全球的自传《双螺旋》而广为人知 。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沃森和克里克既不像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那样拥有第一手的实验资料 , 又不像鲍林那样有建构分子模型的丰富经验(他们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建构分子模型) , 却能在这场竞赛中获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