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贾岛译文 寻隐者不遇贾岛去拜访谁

寻隐者不遇贾岛去拜访谁呢?这个人就是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 他的诗大多都是豪放不羁的 , 而且还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 。李白一生游历四方 , 所以他的足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 而且他还写了很多的诗歌 , 流传至今 。李白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 , 但是他的身世却一直是一个谜团 。有人说他是李李渊的后代 , 也有人说他是汉朝的皇族后裔 。不管怎么说 , 李白的出生地都是一个谜团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
这首稚子皆会吟诵的小诗 , 看似通俗易懂 , 其实依然留给我们谜一般的感悟空间 。
问答精妙 , 涵容主客两端诗题《寻隐者不遇》 , 作者贾岛 。
【寻隐者不遇贾岛译文 寻隐者不遇贾岛去拜访谁】此诗从诗题到诗句简单易懂:诗人寻访隐士 , 行至其家 , 遇到立于松树下的小家童 , 便问:主人在否?家童答 , 主人不在 , 采药去了 。(此第一问答)
问:去哪儿采药了?答:就在此间山上 。(此第二问答)
问:能不能找到他?答:云雾飘渺 , 不知哪里去找 。(此第三问答)
历来评诗者以为 , 此诗最高妙之处就在于短短二十字中 , 竟然包含一来一往多次问答 。
如《诗法易简录》说:
一句问 , 下三句答 , 写出隐者高致 。
《增定唐诗正声》:
李云:首句问 , 下三句答 。直中婉 , 婉中直 。
《唐诗鉴赏辞典》则进一步分析:
明明三番问答 , 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 , 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 , 精简为二十字 。(沈熙乾点评)
认为此诗最佳之处在于化繁为简 , 由小童的回答 , 令读者反推出寻访者的提问 。不但一扫冗长的弊端 , 更在凝练中提升了诗境 , 由逐级追问 , 表达了访客心境由期待到失望 , 继而又萌生出一线希望 , 直至彻底失落的过程 。
一般访友 , 问知他出 , 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 , 一问之后并不罢休 , 又继之以二问三问 , 其言甚繁 , 而其笔则简 , 以简笔写繁情 , 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 , 逐层深入 , 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见《唐诗鉴赏辞典》沈熙乾评)
其实在这一问一答之间 , 不止反映了寻访者的心境 , 更将隐者的身份巧妙地勾勒出来 。隐者 , 即隐逸之高士 , 他一抛头露面即销蚀了这个“隐”字 , 故以一童子代为“出面” , 代为作答 。出门也好 , 入山也好 , 采药也好 , 终归如玄豹神龙 , 销声匿迹 , 不见首尾 。
正如《唐诗解》所说:
设为童子之言 , 以状山居之幽 。
又如《唐诗选胜直解》所说:
设为童子之言 , 以答寻问之意 , 不必实有此事 。不露题字 , 而意已见 。
这样一来 , 在一问三答之间 , 既包含了寻访者心境起伏的写照 , 更蕴含了对隐者身份的描摹 , 及至嘉许之情;有主观亦有客观 , 有前景亦有背景 , 有实写亦有虚写 , 可谓绝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