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真相( 四 )


至此 , 彭宇案从一起个案演化成关系到道德信仰的公共事件 , 社会上充满世道人心不古的悲观论调 。
03.彭宇案对当事人的影响和引发的社会后果
从来没有哪一起案件像彭宇案这样给当事人造成“满盘皆输”的局面 。
原告徐寿兰因“诬告好人”的舆论影响饱受网友辱骂和媒体骚扰 , 不得不多次搬家 , 在疾病折磨和身心煎熬中于2010年去世 , 年仅68岁;被告彭宇在成为“名人”后工作和生活都被打乱 , 最终选择离开南京 , 隐姓埋名 , 从此再无消息 。
法官王浩因判决失误 , 先是被停职审查 , 后被调到离街道办还有3公里远的挹江门司法所 , 这个司法所藏身于破旧居民区的弄堂里 , 很多居民都不知道 , 堂堂法学硕士沦落为偏僻基层的办事员 , 大好前程毁于一旦 。彭宇案引发的负面社会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
好人蒙冤的剧情早已深入人心 , 无论事实真相如何 , 当路遇不平时 , 人们出于恐惧和顾虑 , 纷纷选择视而不见 , 明哲保身 , 因陌生人冷漠不予施救而酿成悲剧的案例俯拾皆是:
2011年 , 2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南海某五金城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 , 并连续被两车碾压 , 短短几分钟内 , 路过的18人都视而不见 , 漠然离去 , 只有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 但小悦悦因伤势过重几天后离世 。
与之类似 , 2017年 , 河南驻马店一女子过马路时被出租车撞倒 , 躺在马路上无法动弹 , 路过行人和车辆无人停下查看或施救 , 导致女子遭遇二次碾压身亡 。
每当此类悲剧发生 , 彭宇案就会纳入公众讨论的范畴 , 人们总是倾向于把路人的自私冷漠归因于数年前彭宇案判决结果 。更有人认为:彭宇案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30年 。事实果真如此吗?
04.姗姗来迟的真相: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彭宇离开南京十年后 , 最高法院终于发声道出案件真相:
彭宇确实撞了徐老太太 。当年鼓楼区法院的一审判决在事实认定上并无不妥 , 事实并非如大众所认知的那样 , 仅因出手相救被判赔偿 。而彭宇自己也在多年后承认了这一事实 。
但受彭宇案影响被破坏的社会风气和人心 , 已经很难弥补 。
面对姗姗来迟的真相 , 16年后再回顾彭宇案 ,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公众对案件的误读离不开媒体的造势和引导 , 可见 , 舆论是把双刃剑 。
舆论能够传播社会正能量 , 为弱小者发声 , 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 同样 , 舆论也能混淆是非 , 颠倒黑白 , 制造情绪对立 , 甚至催生网络暴力 。
南京徐老太案件 , 媒体在真相尚未澄清之前就一边倒地支持彭宇 , 让大众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徐老太生前不断被陌生人网暴羞辱 , 没几年就含恨离世 , 就连法官王浩也逃不脱被谩骂的命运 , 一句话把他钉死在耻辱柱上 。这些 , 都是舆论的作用 。
因此 ,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引导 , 防止炒作 , 这是司法部门应当吸取的首要教训 。
彭宇案后 , “扶不扶”成为中国式难题 , 而最高法院引用司法条例原文公布了答案:“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 有责任提供证据” ,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 , 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简单说就是:如果被扶者不能举证扶人者将其撞倒 , 扶人者不必担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