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原文朗读音频,醉翁亭记原文朗读正音( 四 )


《醉翁亭记》读来琅琅上口 , 娓娓动听 , 这与25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 。“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 , 使文章舒缓从容 , 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 。如“朝而往 , 暮而归” , 若去掉“而” , 成“朝往 , 暮归” , 就显得紧迫短促 , 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归之感 , 插入两个“而”字 , 就把游玩者欣赏山水之乐的从容之态、欢乐之情、悠雅之兴全表现出来了 。文中不少句子由于用了“而”字 , 语气轻重分明 , 诵读时极富抑扬顿挫之致 。如“临溪而渔”句 , 重音在谓语“渔”上 , 读重些 , 长些 , 作为状语的“临溪”则读轻些 , 短些 。若不用“而” , 成“临溪渔” , 不仅别扭滞涩 , 而且语气轻重不分明 。“临溪而渔 ,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泉香而酒冽 。”读来真使人感到有内在的类似诗歌的那种韵律美 。
《醉翁亭记》赏析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 , 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 , 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 , 到这年的八月 , 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 , 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 , 落去朝职 , 贬放滁州 。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 , 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 , 年丰物阜 , 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 , 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 , 奸邪当道 , 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 , 眼睛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 , 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 , 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 , 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
《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 , 富有诗情画意 。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 , 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 , 重点是写游 。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 。为了领悟这醉翁之意 , 就让我们来共同观赏一下醉翁亭的山水之美吧 。
文章一开头是“环滁皆山也”这一句经过千锤百炼的句子 , 笔墨少而含量大 , 一下子把群山环抱的滁州的壮丽山景展示在你的眼前 , 联绵不断 , 巍峨壮观 。当你正为宏伟的群山陶醉时 , 作者又提醒你注意“西南诸峰” , 那里树林和山谷尤其美好 。当你正被“西南诸峰”吸引时 , 他又告诉你 , 再往远看 , 那树木繁茂 , 幽深而秀丽的 , 就是琅琊山 。这样 , 从群山到诸峰到琅琊 , 由远而近 , 尽收眼底 。再进山走六七里路 , 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 , 一条山泉从两座山峰之间奔泻而出 , 这就是酿泉 。这里作者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糅合在一起 , 静的山景和动的酿泉 , 相映成趣 。当你还来不及饮一口甘冽的清泉水 , 又峰回路转 , 忽见有一亭子 , 紧靠在泉边 , 四角翘起 , 犹如鸟儿展翅欲飞 , 这就是醉翁亭 。于是 , 一幅群山巍巍 , 山泉潺潺 , 飞亭展翅 , 山、泉、亭相互辉映的秀丽山水图 , 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接着 , 作者探根寻源 , 指明建亭的就是和尚智仙 , 给它取名的 , 就是太守 。太守自称“醉翁” , 所以也就叫此亭为醉翁亭 。为什么身为太守的欧阳修常同客人来这里喝酒呢?为什么喝得不多就醉了呢?为什么欧阳修到滁州当地方官的时候正是壮年 , 却自称是“翁”呢?不言而喻 , 这里面蕴含着他遭受贬谪 , 才能不得施展 , 理想不得实现 , 不得已而只好借酒浇愁的郁闷和悲苦!“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欣赏山水之乐 , 虽乐中寓悲 , 但毕竟可以谴愁 , 这就为第二部分写游之乐奠定了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