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原文朗读音频,醉翁亭记原文朗读正音( 六 )


文中绝大部分“而”用于顺接 , 少部分用于逆连 。如“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个加黑的“而”是用于逆连的 , 把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这三种乐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了 。
文中用二十四个连词“而” , 用法随内容之异而多变 , 作为连词“而”的几种用法基本上有了 。
《醉翁亭记》里有许多是骈偶句 , “而”字则使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如“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穴暝”与“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都是六字一句 , 但“而”字的位置不同 , 句子结构节奏也随之产生变化 , 不显得呆板 。文中第三、四小节是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色和人们游山之乐的 , 共分六层(“朝而往 , ……而乐亦无穷也” , 作为过渡句 , 不列入层次内 。)除第一层和第六层用“……者 , ……也”句式作结束句外 , 中间四层都用“……而……者 , ……也”句式作结束句 。每一层最后一句的句式基本一致 , 但句子长短参差不一 , 结束句中都用了“而”字 , 显得整齐中有错落 , 节奏略有变化 。
第四小节中有一处似乎可能用“而”却用了“为” 。原句为“临溪而渔 ,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泉香为酒冽 。”加黑的“为”若作动词解 , 则“酿泉为酒”与“临溪而渔”就对不起来了 。其实这个“为”该作“而”字解 。《古书虚词集释》:“‘为’犹‘而’也” 。这两句中的“为”“而”为互文 。这样 , 就与“临溪而渔”对得很工整了 。此处“为”作“而”解 , 则全文实际用了二十六个“而”字 。
《醉翁亭记》读来琅琅上口 , 娓娓动听 , 这与25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 。“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 , 使文章舒缓从容 , 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 。如“朝而往 , 暮而归” , 若去掉“而” , 成“朝往 , 暮归” , 就显得紧迫短促 , 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归之感 , 插入两个“而”字 , 就把游玩者欣赏山水之乐的从容之态、欢乐之情、悠雅之兴全表现出来了 。文中不少句子由于用了“而”字 , 语气轻重分明 , 诵读时极富抑扬顿挫之致 。如“临溪而渔”句 , 重音在谓语“渔”上 , 读重些 , 长些 , 作为状语的“临溪”则读轻些 , 短些 。若不用“而” , 成“临溪渔” , 不仅别扭滞涩 , 而且语气轻重不分明 。“临溪而渔 ,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泉香而酒冽 。”读来真使人感到有内在的类似诗歌的那种韵律美 。
《醉翁亭记》赏析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 , 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 , 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 , 到这年的八月 , 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 , 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 , 落去朝职 , 贬放滁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