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原文朗读音频,醉翁亭记原文朗读正音( 五 )


醉翁亭的山水是美的 , 醉翁亭的山间景物 , 由于朝暮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幻 , 显得更加美丽可爱 。清晨旭日东升 , 霞光璀璨 , 雾消露散 , 青山苍翠 , 清新宁静;傍晚夕阳西下 , 暮霭云集 , 山岩洞穴 , 昏暗幽静 , 令人陶醉 。春天 , 野花竞开 , 幽香扑鼻;夏天 , 秀木繁茂 , 浓荫蔽日;秋天 , 风霜高洁;冬天 , 水落石出 。四季变幻 , 奇景叠山 。欣赏醉翁亭的山景 , 乐趣是无穷无尽的 。
观赏醉翁亭变幻的山景 , 固然其乐无穷 , 但在醉翁亭观看人们行游 , 并在那里宴饮 , 更是别有一番乐趣 。背着东西的 , 边走边唱;走累了的 , 在树下休息 , 怡然自得 。人们前呼后应 , 老人小孩 , 往来不绝 。这里有静有动 , 有声有态 , 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滁人游乐图 。接着又写到肥鱼泉酒、山肴野蔬的太守宴 , 以及夹杂在众人一片欢乐之中的“苍颜白发 , 颓然乎其间”的太守醉态 。在极写欢乐中 , 把太守复杂的心境 , 也微妙地表达出来了 。
最后作者从禽鸟之乐 , 宾客之乐及太守之乐的不同内容和感情的对比中 , 推论出“禽鸟知山林之乐 ,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了 , 能与民同乐;醒了 , 能写《醉翁亭记》一文的 , 就是太守欧阳修 。笔墨简练含蓄 , 寓意深远 。
《醉翁亭记》确是一篇风格清新、摇曳生姿、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 , 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 , 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 , 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 , 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 , 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 。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 , 准确、鲜明、生动、优美 , 句式整齐而有变化 , 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 , 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 , 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 。这些方面 , 都是可资借鉴的
《醉翁亭记》中“而”字的妙用
《醉翁亭记》是散文中别出一格特具风采的名篇 , 也是体现欧阳修散文风格的代表作 。历来人们称赞文中多用陈述句 , 并以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 , 形成一种别致的咏哦句调 。我认为除了这个特点之外 , 还奇妙地用了二十五个个“而”字 , 使文章流畅优美 , 从容婉转、娓娓动听 。
文中除“已而”一处作表时间词用外 , 其余的“而”都作连词用 。有的连接状语和谓语 , 帮助描述动作的情状 , 如“杂然而前陈者”、“起坐而喧哗者” 。有的连接两个前后有因果关系的主谓词组 , 如“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穴瞑” 。有的用于连接两个谓语 , 如“往来而不绝者” , 把来往的人多与延续时间长两方面紧连 。有的连接前后有因果关系的两个谓语 , 如“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前句使人恍如既看到漫山遍地的野花竞相开放 , 又闻到鲜花的幽香 , 后句则使人象在酷暑烈日当空时置身于横柯上蔽的浓荫之中 , 顿觉凉爽 。有的“而”是连接两个句子的 , 如“渐闻水声潺潺 ,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酿泉也 。”把酿泉的潺潺水声和水从两峰间飞泻直下的气势由“而”紧连 , 则水之声势并现 。反之 , 若不用“而” , 就会使人觉得潺潺水声与水之气势互不相关似的 , 影响了表达的准确和描述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