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哪个校区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二 )


在船体数学放样项目的基础上,古稀之年的苏步青创立“计算几何”新学科,开辟几何研究新领域 。“也知老去无筋力,尤拟攀登上险巅 。”为了奋力追赶国际水平,苏步青编著我国第一本《计算几何》专著,在复旦数学系举办“计算几何”讨论班,并于1982年领衔成立了全国计算几何协作组,网罗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有力推动了我国计算几何学的发展 。
苏步青(左二)与学生忻元龙(左一)、刘鼎元(右一)、舒五昌(右二)讨论船体数学放样
苏步青提倡教学与科研相长,让复旦大学数学系和数学研究所取得飞速发展,领先国内,人才济济 。1980年,苏步青在复旦大学创办一份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数学刊物《数学年刊》,担任主编,四处奔走,用20多年的时间使其获得国际认可 。如今,苏步青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李大潜担任《数学年刊》主编 。
2003年8月,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决定设立“ICIAM苏步青奖”,这是第一个以我国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国际性数学大奖 。2003年11月,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决定设立“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成为我国数学界继华罗庚奖、陈省身奖的第三个数学大奖 。
三代六院士,培养一代代数学人才
“满案簿书双睡眼,
毕生事业一教鞭 。”
古有“苏门三学士”,苏步青留下“三代六院士”的佳话 。在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苏步青与学生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洪家兴、陈恕行都是中科院院士,“三代六院士”的接力传承,赓续着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 。
“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培养学生,还要鼓励、帮助学生超过自己,真正做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从教70余载,苏步青培养出的数学人才代代不绝,包括卓有建树的数学家,以及科教等领域的领军人物,留下“苏步青效应”的美谈 。
李大潜说:“苏先生一直鼓励年轻人要超过自己,并努力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苏步青先生教导李大潜“贵在坚持”,让他一生受益,并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与科研 。
“今日登临嗟吾老,他年驰骋待君还 。银机顷刻飞千里,咫尺天涯意未澜 。”这是李大潜第一次出国深造前,苏步青先生与他登白塔同游北海时所赠的临别诗 。“苏先生对我的深重情谊,全都体现在简短的诗句中,让我永生难忘 。我下定决心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哪个校区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文章插图
1991年,学生(后排左起:忻元龙、胡和生、谷超豪、李大潜、洪家兴)为苏步青老师祝寿
“数训班”是苏步青培养数学人才的一大创举 。1959年底,复旦大学数学系从上海各区县中学挑选出100名优秀高中生组成“数训班”,为数学研究所扩充力量,也为数学人才的培养注入了蓬勃的生机 。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忻元龙于1960年进入“数训班”学习,当时苏步青先生为他们这一批本科生讲授《高等几何》《黎曼几何》两门课 。“苏先生讲课思路很清晰,板书写得非常好,还讲清楚每一个内容的来龙去脉 。比如为什么会产生黎曼几何的理论,他把历史背景都讲出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这个学科的方向和发展的前景 。”
毕业后,忻元龙任职于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后来给研究生上课,差不多讲了10年的《黎曼几何》 。课程内容有所发展,却都建立在苏步青先生授课的基础上 。“苏先生带学生不光是着重他自己所研究的方向,更是引领学生朝着更新的更重要的方向发展 。”近年,忻元龙关于黎曼流形中的极小曲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外出版专著,他不忘在扉页向恩师苏步青致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