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口感描述术语,形容普洱茶口感的专业术语( 二 )



普洱茶的口感描述术语,形容普洱茶口感的专业术语

文章插图
薄:薄则寡淡,水味重 。水味大多在粗老的生茶与熟茶新茶中含有,也比较容易感觉,就像喝杯清水,寡淡无味 。水味的形成主要由于原料的粗老,呈味物质较少,或发酵过程中茶体处于湿度太高的环境太久所致 。
厚:厚与薄为之对应,茶汤厚说明茶汤内含物丰富 。品鉴者的体会就是茶汤有质感,厚重,即俗语说的“能压住舌头” 。茶汤的厚与薄与茶品中内含物质的多寡、含量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
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高,不仅耐泡,而且整个茶汤质感强;内含物质较单一,水浸出物含量低,整个茶汤呈现薄,有水味且不协调 。春茶与夏茶相比,春茶较厚,夏茶较薄 。
利:利的出现是因为内含物质不协调,茶汤中有些含物质太多,有些太少,不能完美的平衡各种复杂的味道,而使一种或几种偏激、浓烈的味道过度的刺激我们的味觉与触觉,由此给品鉴者带来刮喉、锁喉的感觉 。
也有可能由水质引起、许多地方特别是云南多数地区的水质偏重,水中盐含量相对较高,冲泡出来的茶汤若本身比较淡薄,则这些盐离子的刺激就会凸显出来,引起品茗者利的感受 。

三、回感

普洱茶的口感描述术语,形容普洱茶口感的专业术语

文章插图
回甘:甘似甜,但不同于甜,茶汤浸润舌尖感受到有甜味儿,而回甘则是品茗者在品过茶汤以后,自身形成的甘甜感受,回甘的体会比较内敛,细腻而绵长 。
品茗者在品饮茶汤后,口腔内出现丝丝甜意就是回甘的表现 。古人都用诗词来赞赏茶的回甘,茶汤能带来的“苦尽甘来”,象征着人生真味,为所有品茗者所喜爱、欣赏 。
喉润:是从古至今饮茶人的追求,前文提及滑的感受,而润是滑的升华,有滑才能有润,滑是润的前提 。人因为缺水而有渴的感觉,有了充足的水分后,喉头才会出现润的体会 。
茶叶能成为大众饮品,也是因为其具有润喉之功效,喉头得以滋润,渴就会消失,而像果汁、汽水等虽然能补充水分,但喝过以后难以产生喉润之感 。
润的体现如同回甘,是在品饮茶汤后出现的润滑、滋润的感觉,可以说润是品茗者品味茶汤后的综合感受 。润的体会不但说明茶汤滋味饱满,而且口感顺滑,没有刮喉、锁喉的现象,品茗者适应茶汤的滋味、口感后才会形成润的体会 。
很多普洱茶经过适当的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而新茶要想达到润的程度,则对茶叶的原料、加工工艺要求比较高 。普洱茶品鉴过程中,润入心田,感由心生,细细品味润的长短、敏钝、韵味,积累经验,可迅速达到鉴别的目的 。

普洱茶的口感描述术语,形容普洱茶口感的专业术语

文章插图
生津:津就是唾液,生津就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后的感觉 。品饮茶汤后的生津,不但能起到使喉吻舒畅的作用,还能滋润心田,更能提高品茗者的精神境界,达到忘我之境地 。
生津根据在口腔中不同位置的不同感受可分为:两颊生津、齿颊生津、舌面生津以及我们所说的“舌下鸣泉” 。两颊生津如瀑布,粗野而急促;齿颊生津如涓流,柔细而绵长;舌面生津如甘露,娇柔而细致;舌底鸣泉如清泉,轻滑而安详 。
品茗,其本在滋味,其意在品味,其妙在趣味,品茗的过程是十足的享受过程,只要把握好质、量、度和时间,就能品出真味 。
文|圣棠茶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