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峰浪漫派歌词 浪漫派歌词解读( 五 )


“一个人独立思考的权利;自决的权利,独立于外部权威而发展个人力量与个性的权利;此外还有教育和启蒙的价值,以及克服偏见、迷信和无知的需要”(第74页) 。
拜泽尔认为,浪漫派对于启蒙的真正批判在于,“启蒙运动的彻底批判主义似乎危害了它的教化理想 。它的批判似乎必然以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为终点,但它的教化理想却以信奉某些确定的道德、政治和美学原则为前提 。”(第74页)浪漫派对于启蒙的直接后果法国大革命尤其是它的恐怖抱有不满,认为在激进的政治变革中,极为容易导致人民的暴政,而这就必须提出新的政治任务,那就是教化民众 。只有在给与民众以足够的道德、政治和美学的教育之后,才能为在德国建立起共和国做好准备 。所以,在这里拜泽尔指出了理解早期浪漫派之本质的最根本的语境,他说,
“我们必须将青年浪漫派的审美主义置于这样一个改良的语境中 。他们赋予艺术这样大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他们视其为教化的首要工具,并因而视其为社会与政治改革的关键 。如果人们必须为共和国崇高的道德理想做好准备,那就应当通过某种美育,这将是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先锋 。”(78页)
在这里,我们看到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对于浪漫派的政治理想的决定性影响:不同意法国式的全盘政治改革,而强调先要对人民进行教育 。浪漫派不能接受康德式的结论,一个魔鬼般的民族也可以建立起一个共和国,他们认为,共和国的基本原则是美德,负责、开明、有美德的公民才能建成真正的共和国 。教育或教化是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重要的部分,自我实现就是终极目的,而国家的目的就是促成每一位公民的自我实现 。启蒙的理性主义无法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意志薄弱的话,我们如何让我们服从我们能够依靠理智认识到的善?席勒和浪漫派共同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对人们的感受和欲望进行教育,发展人的感性,使得它能够总是倾向于依照理性的原则而行动,而艺术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拜泽尔说:
“他们认为,哲学不能激发行动,而宗教无法说服理性,但艺术却有能力鼓舞我们根据理性来行动 。艺术如此强烈地诉诸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感受,因此能够感动人们按照共和国崇高的道德理想来生活 。于是,浪漫派最终寻求用艺术来代替传统宗教的角色,以此作为道德的动机和激励 。”(139-40页)

吴青峰浪漫派歌词 浪漫派歌词解读

文章插图
这样,我们好像完成了一个循环 。浪漫派通过对于诗的本性的研究而走到一种境地,那就是,打破了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壁垒与断裂,试图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重建它们之间的一体性 。他们看到了启蒙运动和现代科学的发展所造成的生活之分裂以及生活之中神秘性与美好的东西的消失,希望通过艺术来为美好的事物招魂 。关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生活的诗化具有一体性的观点,必须有一个形而上学的基础,这一基础有两个基本的来源,一是来自于和近代机械自然观同时兴起的自然有机论和活力论,这种理论认为精神是物质的内化,物质是精神的外化,从而彻底否定了笛卡尔式的二元论;一是他们对于柏拉图主义的继承和阐释,使得他们坚信对于世界或宇宙的整体论阐释,并坚信艺术优先于哲学 。这种哲学必然导致对于人的自由的承认,而人的自由之真正确立,不在于外在的政治和社会革命,而在于教化,因为,正如小施莱格尔所说,“至善,以及有益的事物【之根源】,就是教化” 。教化就是把感官浪漫化,而这只有通过艺术才有可能达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