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电化教育张伟 深圳电化教育网( 二 )


与此同时,深圳市各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也已实现全覆盖,60%以上的学校建设有智慧教室,近50%的学校建设有创新实验室,近50%的学校建设有校园数字电视台,60%以上的学校建设有电子阅览室 。可以看到,深圳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上有着强有力的基础 。
另一方面,去年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深圳成功应对大规模在线教学,也成为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深圳推出“空中课堂”项目,录制教学课程近6000节,全市734所中小学均实施在线教学 。
线上教学的顺利推进,得益于深圳健全市区校一体化联动机制与良好的信息化设施基础 。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在线教学工作安排,保障资源供给;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则制定本区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加强本区在线教学工作管理 。同时,明确学校主体责任,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不少于一个月时间的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和本校课程安排 。
在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后,对深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
如何突破?市区校协同推进依旧是深圳的主要抓手 。
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探索中,深圳除打造云端学校,作为实验区市级实验项目外,还创新在区级实验项目中采用“1+2”模式系统推进 。其中,“1”为深圳市各区在“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教与学模式创新”“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应用”中选择一项作为实验方向,下设18个具体实验项目由校级任选;“2”即必选“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两项,同时,建立市区校联合协调会议制度,推进实验项目申报评审与管理 。
目前,深圳各区均按三大申报方向确定各自的区级实验项目名称 。市级统筹、推动各区和学校一起参与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区校的主动性,是深圳市教育局在实验区布局上的一个“妙招” 。
变革
十一区各美其美,稳扎教学信息化
事实上,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落地生根上,明确方向、找准重点尤为重要 。
近年来,不少深圳市各中小学校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引,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入教育、课程、教学、学习等各个要素,已逐步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各个要素中深入应用,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百花齐放 。
课程变革与跨学科融合
深圳市龙华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探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新形态,构建“智能+”积极学习范式,推行“主题+”学科课程综合化教学模式 。在这里,课程变得多样且智能 。
龙华区观澜中学使用了英语听说智能评测系统,推动大规模英语听说测试的开展和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行知实验小学的未来数字昆虫馆借助VR技术打造的体验与 *** 一体化的学习场域;龙华教科院附属幼儿园通过AR教学互动系统建构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增强了孩子们的感知和体验等都是全新的探索与实践 。
而在深圳盐田,教育规模和体量较小决定了盐田教育要走“优而精,美而强”的发展路线 。针对这一特点,近年来盐田区教育局在未来教育和智慧教育建设上精准发力 。
盐田区分步骤实施未来教室、智慧教育项目 。其中,一期项目实现未来教室区域全覆盖,重点打造未来学习中心、3D互动教学等项目;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重点打造未来创新中心,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与编程教育;三期则在全市率先建成三间混合现实(MR)交互沉浸式实验室等 。
经过三期工程建设,盐田区初步构建了一个区域“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生态系统,5G、4K、MR/VR/AR、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课程变革与学科融合即刻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