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二 )


仿写作手法:很多课文是运用写作手法的经典范例 , 比如《爱莲说》的托物言志、《小石潭记》的移步换景、《老山界》的以动衬静、《纪念白求恩》的对比……在教学时 , 我针对这些写作手法 , 都设计了微写作训练 。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写作手法 , 丰富文章内容 , 增强文章感染力 。
仿选材角度:写作时有些学生常常觉得无事可写 , 缺乏生活体验是一方面的原因 , 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可以唤醒生活体验 , 带学生去感悟生活、发现美好 。《散步》借一家人的散步中的细节 , 展现了祖孙三代的互敬互爱 。我设计的微写作是记录家庭生活的亲情瞬间 , 学生摆脱了惯用的妈妈给我做饭、爸爸送我上医院 , 有写与爸爸品茶 , 感受生活的静谧的;有写妈妈的双手变化 , 表达感恩之情的 。仿写选材的角度 , 打开了学生的心灵 , 使他们有意识去发掘生活中的点滴 , 感受生命的美好 。
仿结构形式:在写作时 , 一些学生缺少布局谋篇的意识 , 容易记流水账 。学习《雨的四季》时 , 我要求学生模仿先概述特点再具体描写的结构来写语段;学习《说和做》我要求学生运用并列结构写人物的特点;学习《虽有嘉肴》时 , 我要求学生尝试层层递进去说理 。有了明确的结构仿写目标 , 学生的作文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 。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 , 一种习惯 ,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微仿写训练 ,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也让学生体会到遣词造句 , 布局谋篇的重要性 ,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 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
(三)微叙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 ,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 为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 力求有创意 。”
生活是写作最大的素材库 , 要学会写作 , 就要先学会观察生活 , 从生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素材 。而思考是观察的延续 , 如果学生只去观察而不去思考 , 也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朱光潜说:“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密切相关 ,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 , 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
在学习《故乡》时 , 我设计了微叙述要求学生观察生活 , 写一位被边缘化的人物 , 学生的文章中有全家下岗而无比吝啬的女工、有长久独居与猫为伴的寂寞老人、也有明知非法煤窑危险却不得不去挖煤的农民工……在他们的文章中 , 我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 , 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文章虽然不长 , 但思想深度远远超过了只要写人必助人为乐的作品 。
(四)微描写
曹文轩说:“就人的记忆而言 , 他所能记住的只能是细部 。当我们在说孔乙己时 , 我们的头脑一片空白 , 我们若要使孔乙己这个形象鲜活起来 , 我们必须借助于那些细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 , 能算偷么?’孔乙己伸开五指将装有茴香豆的碟子罩住 , 对那些要讨豆吃的孩子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人的性格、精神 , 就是出自于这一个一个的细节 , 那些美妙的思想与境界 , 也是出自于这一个一个的细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