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传统文化论坛开餐馆放苏丹红 沈阳传统文化论坛全集( 二 )


在演出实践中还不断对影幕、照明等进行改革 。音乐方面改变了只用四弦伴奏的传统习惯 , 增加了扬琴、月琴、横笛、笙管 。还常用“大下巴”串场(一个大嘴的傻童子影人) , 表演滑稽幽默 。
新编儿童剧谱新篇 。本世纪初 , 关氏皮影的第五代传人关呈璧之子关维颖开始在学生中传播皮影 , 成立了蒲河九年一贯制学校荷尖戏社皮影表演队 。
关维颖毕业于沈阳师范学校美术专业 , 是一名美术教师 。他将皮影戏作为教材引入课堂 , 组织同学们成立了一个“荷尖戏社” , 表演的第一个皮影戏《过桥》获得区一等奖 , 之后又演出了《东郭先生》《童趣》《王二小》《欢乐农家》等剧目 。同时引导学生改编出了《田忌赛马》《龟兔赛跑》《猪八戒吃西瓜》等课本皮影剧 , 目前该戏社在沈北新区影响较大 。
关氏皮影的艺术价值 。关氏皮影的本土性 , 为研究沈阳及辽北地区皮影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翔实、鲜活的模本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 , 在前四届辽宁省皮影调演中 , 沈阳都没参加 。2006年11月6日 , 沈阳关氏皮影表演队代表沈阳参加了省第五届皮影戏调演 , 演出了《杨文广征南》、《欢乐农家》两个皮影短剧 , 结束了辽北地区无队参赛的历史 。
小小影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 开始从沈阳走向世界 。2008年7月下旬 , 关维颖领着孩子们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东亚儿童艺术节 , 表演了皮影戏《龟与鹤》、《火焰山》和《杨文广征南》 , 受到国外观众的好评 。2010年4月 , 蒲河学校接待了俄罗斯中俄友好汉语年活动访问团 。
几年来蒲河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皮影知识 , 使许多学生喜欢上了皮影 , 为皮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地、活态地传承打下了很好基础 。

沈阳传统文化论坛开餐馆放苏丹红 沈阳传统文化论坛全集

文章插图
皇苑张氏龙
居住在沈北新区大古城村的张氏家族祖辈以舞龙为生 。舞龙起源于中原大地 , 后兴盛于南方 , 明末清初 , 传至东北 。张氏家族依照北方人的审美习惯与习俗 , 从 *** 到表演 , 全方位地把南方的舞龙技术改造成具有北方民俗特色的“皇苑张氏龙” 。
“皇苑张氏龙”也叫张氏懒火龙、大古龙 , 至今已有340年历史 , 该项舞龙技艺已传至第14代 。“皇苑张氏龙”龙体长约24米 , 需要9名、11名或13名东北大汉协作表演 。“皇苑张氏龙”龙体比南方龙体相对要长 , 表演技法也明显不同于南方 。“皇苑张氏龙”目前共有26种表演套路 , 由于表演技巧丰富 , 并且龙体庞大 , 舞动起来气势恢宏 , 绚丽多姿 。龙骨的选材先后从东北的高粱秆圈改成谷草圈 , 最后选定为竹圈 。此外 , “皇苑张氏龙”在“火”字上大做文章 。*** 者在龙头双眼、龙体的每一个龙脚上端 , 都装有烛台 , 现已改成灯泡 , 使龙的全身闪亮起来 。*** 工艺的改进 , 体现了“皇苑张氏龙”传人的创新精神 。“皇苑张氏龙”不仅记录了满汉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 , 还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宫廷文化 。
清初皇太极得知张氏懒火龙后 , 便诏至沈阳故宫演出 , 并赐名“皇苑龙”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 , 皇宫大院都会来邀请表演 。在故宫大政殿前 , 舞龙队员统一着装 , 全体行跪礼 。礼毕 , 舞龙队员开始表演 。随着清朝入关 , 沈阳故宫的“皇苑张氏龙”表演次数开始减少 , 直至无人念及 。民国以后 , 张作霖也曾多次邀请“皇苑张氏龙”传人前往大帅府演出 。“皇苑张氏龙”还曾参与本地区庆祝沈阳解放、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多项庆典活动 。近年来 , “皇苑张氏龙”传人还参与了沈北新区成立等重要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