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传统文化论坛开餐馆放苏丹红 沈阳传统文化论坛全集( 五 )


沈阳面塑
面塑有着久远的历史 , 早在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 , 便有用面团塑成的鬼怪头部形象 。清末民初 , 有专制大型面塑礼品 , 如婚庆、祝寿、祭席等的作坊 。沈阳的面塑专家汤林玉俗称"面人汤" , 子承父业 , 为沈阳面塑的主要传人 。汤林玉的面塑主要以古典小说戏曲中的人物或片断为创作题材 , 从事面塑创作几十年 , 作品万余件 。
初春枝剪纸
初春枝满族剪纸是沈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欣赏这种剪纸 , 体会的是一种浓浓的民族风情 。初春枝 , 满族 , 铁岭凡河人 , 今年56岁 。据她介绍 ,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 , 主要依附于满族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环境 , 表现了辽沈地区满族人的日常生活 , 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 。鲜明的民族特点令初春枝剪纸独具魅力 。其作品《东北三大怪》、《二月二 , 龙抬头》等均贴近辽沈地区满族的日常生活 , 同时也融入了民俗传统 。
传统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这项纯粹传统的中国“非遗”项目如今也得到了国外的青睐 。沈阳市第三批非遗项目之一的“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人邴荣凯 , 去年受邀到德国 , 为一家博物馆进行现场装裱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分布在北京琉璃厂一带 , 后传入沈阳地区 。从现有的文字记载可以看出 , 书画装裱技术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
东北古建筑传统彩画、地仗(油饰)技艺
东北古建筑传统彩画、地仗(油饰) , 是我国非常独特的工艺 。它见证了东北地区几千年建筑历史的发展 , 其彩画工艺接近于大众 , 具有传统审美的取向性和文化完美表现性 。由于气温和湿度等各方面原因 , 东北古建筑传统彩画、地仗(油饰)工艺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域特点 , 能够表达东北地区历史上人民对生活独特认识的情趣 。
皮具 *** 工艺
皮具 *** 工艺历史悠久 , 是早年间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手工技艺 。它的制品主要应用在大型家畜和使用工具上 。经调查 , 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居住在于洪区平罗街道平罗三委的冯意 , 其父冯文祥小时在沈阳市内学此工艺 , 并世代相传 , 现冯意为第三代传人 , 本人已从艺30年 。现在于洪区文体局已把“皮具 *** 工艺”申报为区级保护项目 。
满族的香荷包
满族人日常生活中 , 刺绣品的使用很多 。满族男子腰带上最有特点的一件绣品就是香荷包 。香荷包最早是用来装零散物件的 , 比如钱物、烟末、香料等 , 后来成为满族贵族男子腰带上必要的装饰品 , 并且成为互相表赠的礼物之一 。香荷包在满族人生活中是常用的物品 , 这些绣品寄托着女子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 对爱情生活的美好向往 , 同时也体现了满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特点 。
西迁节
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16世纪之前 , 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
据史料记载 ,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 , 清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6人 , 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 , 由满族官员率领 , 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 , 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 , 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 , 祭奠祖先 , 聚餐话别 。次日清晨 , 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 , 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 , 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 , 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 。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 , 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