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传统文化论坛开餐馆放苏丹红 沈阳传统文化论坛全集( 六 )


从此 , 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 人们都要在寺庙内拱灶 , 杀猪 , 吃高粱米饭 , 每户都去当家人 , 进行聚餐 , 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 , 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 , 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 。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
2005年05月25日 , 我国第一个锡伯族纪念馆在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乡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纪念馆占地900平方米 , 总投资260万元 , 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以反映锡伯族西迁为主题的纪念馆 , 向人们展示着锡伯族祖先1764年从沈北新区向新疆伊犁西迁时的伟大壮举和“屯垦戍边”的丰功伟绩 。
200多年以来,锡伯族人民一直通过西迁节活动 , 纪念当年的西迁壮举和在新疆屯垦戌边的英雄业绩 , 借以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热爱祖国、勇于牺牲的西迁精神 , 展示当今锡伯族人民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
西迁壮举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 逐渐升华为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 , 将全国各地的锡伯族人民连结为一体 , 起到了文化交流、民族认同的纽带作用 , 进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 , 增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 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
西迁节(农历四月十八日)已被国务院正式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3年6月25日 , 我国第一个锡伯族乡在沈北新区兴隆台成立 。1984年6月20日 , 我国第二个锡伯族乡在沈北新区黄家乡成立 。
抹黑节
抹黑节则是在农历正月十六日 , 据说这一日是巡天神来视察的日子 , 一到这天 , 锡伯人不等天亮就纷纷出门 , 挨门串户 , 不分男女老少往脸上抹黑 。青年人见了老年人 , 先请安 , 后跪一脚 , 再向长者脸上象征性地抹一点黑 , 以示尊敬和吉庆 。也好让巡天神看见他们的诚心 , 免去小麦的黑穗病 。
锡伯族的喜利妈妈
每逢正月初一 , 锡伯族家家户户都要供奉“喜利妈妈” , 求她保佑全家平安、人财兴旺 。“喜利妈妈”是锡伯人求子孙繁衍不断的象征 , 又是记载锡伯族家庭州系的族谱 。“喜利妈妈”的牌位一般在堂房的西北角上 , 其象征仪标是一条两丈多长的丝绳 。它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大扫除后 , 开始供奉 , 到农历二月初二 , 再装入纸袋 , 放回原处 。
锡伯族崇拜“喜利妈妈” , 传说“喜利妈妈”在亘古时代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英雄 , 她率领须卜(即锡伯)人 , 经过数年征战 , 营救出990名童男童女 , 为锡伯人和睦相处 , 繁衍生息作出了重大贡献 。“喜利妈妈”汉译为“子孙妈妈” 。“喜利” , 锡伯语意为延续;“妈妈” , 娘娘神 , 意思是有了女祖宗娘娘神的保佑 , 子子孙孙才能不断地繁衍生息 , 所以历史上锡伯族家家供奉“喜利妈妈” 。从信仰的角度看 , “喜利妈妈”是锡伯族对远古时期母系祖先的崇拜 , 是锡伯民族之魂 , 是联结民族精神的纽带;从家谱角度看 , 她是结绳记事的家谱 , 有着鲜明的锡伯族特色;从文字学角度看 , 她是世界上古老的结绳记事之范例 。
特殊的象征意义 。“喜利妈妈”是由“喜仁妈妈”演变而来 。在锡伯语中 , “喜仁”是“藤蔓系”的意思;“妈妈”则为奶奶、老妪 。合起来意为“世系奶奶” , 是保佑家宅平安和人丁兴旺的神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