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模板范文_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100例( 五 )


②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的四季
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11月份;冬季:12、1、2月份 。
③易混淆的概念:季节、节气与二分二至日,比如夏季、夏至与夏至日,冬季、冬至与冬至日等等 。(比较法)
6.五带的划分
①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把地球分成五个温度带自北向南分别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
②学生讨论:
1)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小;南温带,北温带变大 。
2)若黄赤交角变大,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大;南温带,.北温带变小 。
5.高一地理教案怎么写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
[教学 *** ]
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 。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 。
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 。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 。
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 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 。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 。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 。
假设:
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 。思考假设的含义:
无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
A组导学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A组导学内容 。
过渡:
地球实际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
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
假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