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墨西哥流感 2009墨西哥流感事件( 四 )


可以看出,在疫情早期,CDC在疫情发生、监测、信息公开、物资保障、病毒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时且高效 。
比如,在确认第一例病人感染新型病毒之后的第3天,CDC就向世卫组织进行了通报这一情况;第6天便开始着手研发疫苗,同时通过每周的MMWR向公众报告疫情最新的情况,回应媒体问询;第9天,公布H1N1的全基因序列上传到公开的流感数据库,供全球科学家研究;第11天,启用国家医疗物资战略储备,向医务人员提供必需的防护用品和药品;第13天,开发出能够用于实验室检测的实时PCR技术;第14天,发布了针对不同人群的防护指导意见;第15天,确定了H1N1与其他流感病毒的亲缘关系,同时将诊断工具分发给国内和国际的公共卫生实验室,累计向疫情发生地部署了50位工作人员 。
作为对比,尽管从2019年12月中旬开始武汉不少医院就陆续接诊到病情奇怪、病因不明的肺炎患者,但是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中国的疾控体系对此几乎没有任何反应 。直到12月30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送来的6份病人样本,一种已在人群中传播多日的新型冠状病毒才开始被慢慢揭开神秘的面纱 。

1918墨西哥流感 2009墨西哥流感事件

文章插图
SARS-CoV-2病毒图片,图源:Wikipedia
又比如,CDC充分发挥了强大的风险沟通和信息指南发布功能,并且不遗余力地尽早发布,快速响应变化,针对不同的人群、机构、媒体和合作伙伴分类给予精准指导,让他们了解事态发展并作出正确应对 。例如,2009年4月28日,当实验室确认有人感染这种病毒的病例相对较少且未知大流行的严重性时,CDC发布了针对学校的指南,并建议学校在怀疑或实际感染这种病毒时将其关闭,减少2009 H1N1流感在其社区中传播的风险 。但是,仅仅在6天后,随着更多信息的出现,显示大流感导致的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降低,CDC迅速更改为建议不必为了缓解社区感染风险目的而关闭学校 。
一切基于证据:事后再评CDC的疫情应对措施尽管CDC及时、公开和高效防控疫情,为何2009 H1N1流感最终还是蔓延至美国全境乃至全世界,感染了数千万甚至数亿人?
除了病毒在被发现之前,可能已经在人群中广泛传播之外,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美国政府没有针对个人和人员集中的场所(比如学校、办公室)采取强制性的隔离或关停措施,也没有进行旅行限制,只是给予防护建议和指导,具体采取怎样的措施(如学校是否停课)仍旧取决于机构和个人 [8] 。一个例证是在2009年7月下旬,美国境内的夏令营活动并没被强制取消,最终有超过30个夏令营出现了暴发2009 H1N1流感的情况 。
值得庆幸的是,相比于其他流感病毒,2009 H1N1病毒并没有更强的致命性——0.03%的病死率,甚至低于常规的季节性流感 [8] 。面对疫情的发生,美国政府没有采取激进的强制隔离措施,事后在美国国内也被认为是审慎且成功的 。
2010年1月1日,2019 H1N1 疫情尚未消退但已日趋平静,《 *** 》在这一天发表了一篇题为 “美国对猪流感的反应:恰当且幸运”(U.S. Reaction to Swine Flu: Apt and Lucky)的文章,指出尽管疫情的暴发暴露了 “不少国家弱点”:老旧且缓慢的疫苗技术;太过于依赖外国疫苗厂商;一些大医院只因为相对温和的传染病就被逼到了极限,但 “国家的医疗领导层所作的相对审慎的决定,用对经济最小的扰动控制住了疫情 。”
“例如,在疫情初期,他们忽略了关闭美墨边境和预防式的关闭学校系统的建议 。他们动用了部分国家达菲(Tamiflu)库存,但是没有像英国那样,将其发放给数百万健康人用于预防 。” [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