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早教网儿歌起跑线早教网儿歌聪明的一休( 四 )


好啦,让我们回到Goldstein教授的实验,在第一个10分钟内,孩子平均发出25次声音,到了第二个10分钟,在有引导的情况下,孩子发出了55次声音,而且声音的复杂程度大大上升,研究者听见了所有的元音,原来不常见的音节这次占了一半 。真让人难以置信,这种飞跃是在10分钟内发生的 。
Goldstein教授随后让受试者在回应婴儿的时候用上声音,有些用元音来回应,而另一些用音节来回音,结果在意料之中,婴儿们发出的声音会随父母的声音而变化,有趣的是,当父母说ahh,孩子不会模仿说ahh,而会说ee或者oo,很显然,婴儿还没有到模仿大人的阶段,她们只是借助大人的声音来理解掌握如何发音 。
至此,幼儿语言发展的秘密被完全解开了,对于那些跃跃欲试的父母们,Goldstein教授和Tamis-LeMonda教授同时告诫说,万事过犹不及,孩子们有的时候需要玩耍和独处,她们需要时间来联系和消化,频繁而短暂的反馈要比长时间的 *** 要有效得多 。
家长们还会搞砸的是过于积极地问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相反,大人们应该回应孩子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粗暴地向孩子填鸭,把自己觉得重要的词一股脑儿地塞给孩子 。
现在读者已经知道科学原理了,那科学家又推荐哪些事半功倍的 *** 来教育孩子呢?
三、新技能get√ !事半功倍的小技巧们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家长都会本能地掌握一些事半功倍的小技巧,这里我们就把这些小技巧归纳一下:
1. 动作语言----当大人向小孩展示小玩具时,会不时转动或者摇晃,或者从孩子的一边挪到另一边,同时告诉孩子这是什么 。这种 *** 叫做“动作语言”,移动的物体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体验,不过,“动作语言”在幼儿15个月以后就会失去作用,学会爬行和走路的孩子有更多机会体验周围环境,所以也不再会被这种小把戏所吸引 。
2. 多人重复-----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同一个人对着14个月的幼儿重复说一个词,其效果还不如让孩子从不同的人那里重复听到那个词 。实验这种 *** 最好的机会是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只要家庭成员轮流把一个菜说上一遍,小朋友马上就会记住 。当一个词从不同的人口中发音,孩子们会注意撇开声调和语速的影响,而去注意发音中相同的部分 。
3. 语法变化------对一件事情用多种 *** 描述也能有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比如:“瓜子,去把书给爸爸,给爸爸那本书,真乖,你刚才把书给爸爸了么?”这些句子保持“书”、“爸爸”和“给”不变,但是在句型和时态上都发生了变动,这种生动的例子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
4. 形状训练-----孩子周围充满各种事物,他们有些时候会被色彩、大小迷惑,而无法分清事物的共同性,比如大狗和小狗,红衣服和黄衣服,研究者发现早点教授孩子对于形状的概念有助于拜托这种混淆的情况,从17个月起,每天花五分钟教孩子认识不同的形状,7周以后,孩子们对于物体名字的词汇比对照组提高256% 。
仅仅50年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语言学习的过程仍被科学家们认为是复杂而难以解释的,麻省理工的著名教授们还认为语言学习的能力是先天决定的,龙生龙,凤生凤 。然而到了今天,婴幼儿语言学习的每一个过程都被分析得非常透彻,今天的科学家已经可以相当自信地宣布,人类语言能力只有25%来自遗传,大部分由后天的环境所决定 。
那么,先天的优势能否在后天得以保持?或者那些开口晚的孩子能否在小学时候迎头赶上呢?爱荷华大学儿童语言研究中心的Tomblin博士说,两者都有可能,儿童的语言能力到了小学时才会真正固定下来,而在小学之前,“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开口晚的孩子同样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词汇 。美国的家庭收养了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孩子们,哈佛大学Snedeker教授发现,这些孩子即使在一开始有语言障碍,但是随后马上表现得和美国孩子没有差别,她认为即使5岁的孩子,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也能很快适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