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及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创作和思想为主题的 。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的家庭和成长环境,特别是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的影响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经历和代表作——《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最后,教师重点讲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包括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体尊严的呼唤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鲁迅先生,还可以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和指引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及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

文章插图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 。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 。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 。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 。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 *** ;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及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鲁迅遗嘱: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 。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发表《鲁迅的七条遗嘱》 。全文如下:
【上海十九日下午十一时发专电】鲁迅在《中流》杂志第二期发表《死》一文中有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 。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
: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 。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家开始走向衰落 。周介孚"自由读书的主张与实践"为鲁迅"在传统教育的封闭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
:鲁迅父亲(1861—1896),本名周凤仪,字伯宜 。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 。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顿艰辛 。
:鲁迅母亲(1858—1943),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
:鲁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遐寿,现代著名散文家 。
:鲁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寿,生物学家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