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的拼音怎么写 雅的拼音( 二 )


我曾经写过一篇《雅和中国文学的雅正理论》(文载《中国诗学》第3辑),分析古人用“雅”“俗”作对举的例子,得到的结论是:“雅正”观念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学活动、艺术活动的方方面面,但有一个共同性:雅和俗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彼此之间构成相互转化的关系 。比如时尚作古而进入传统,“俗”就变成了“雅”;拟古成了俗套,“雅”也会变成“俗” 。所以“俗”有“凡庸”一义 。但是,一旦成为小众的风尚,“俗”也被称作“雅” 。从音乐角度看也是这样:一方面,雅乐必以俗乐为素材来源,因而代表得到加工的俗乐;另一方面,俗乐一旦进入宫廷,便有上升为雅乐的趋势 。雅俗之间频繁转换,转换的关键要素,首先是某种制度,其次才是时间 。从《四库全书总目》“辨雅乐,明律吕”、“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等语看,“律吕”“乐府”是两个关键的制度要素 。就此而言,我们不妨把“雅乐”理解为纳入宫廷(“乐府”)乐律体系(“律吕”)的音乐 。上文以“雅乐属性”与“律吕属性”并列,使用“雅乐身份”“雅乐性格”等语,乃基于这种理解 。
从这个角度看,唐代“俗乐调”,名为“俗乐”,性质却不是俗乐 。按此名见于《玉海》卷七《律历》所引徐景安《乐书·雅俗二部第五》,说:“雅乐均调法,着旋宫一律五音相生二变,起自黄钟为始,循于仲吕为终,十二律总十二均,音六十声,成八十四调 。皆京房参定,荀勖推成 。俗乐调有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合二十八调,而无徵调 。”这段话里的京房是西汉数学家、律学家,荀勖是西晋掌乐大官 。全段话意思是说:唐代雅、俗二部的区分,乃缘于汉末八十四调体系与胡乐入华以后的二十八调体系的区分 。
《新唐书》卷二一《礼乐志》也说到俗乐调的产生,说:“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 。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 。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这段话表明:雅、俗乐调都是宫廷乐调体系,因为进入宫廷的先后不同,在隋代分为两部 。《唐会要》卷三三有“诸乐”篇,列举“天宝十三载七月十日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其中有云“太簇宫时号沙陁调”“太簇商时号大食调”“太簇羽时号般涉调”“林钟宫时号道调”“黄钟商时号越调”“林钟商时号小食调”“林钟羽时号平调”“黄钟羽时号黄钟调”“中吕商时号双调”“南吕商时号水调”云云 。这些记录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一、唐玄宗之时,也就是和《教坊记》所记事件相近的年代,“俗乐调”已经编入官方音乐机构太乐署了;二、雅、俗两种符号体系,这时已经汇合;三、俗乐调被称作“时号”,可见“俗”意味着新鲜和流行 。
【淡雅的拼音怎么写 雅的拼音】总之,已经编入官方音乐机构太乐署的“俗乐调”,并不是俗乐的标志 。综合起来看,关于唐代雅、俗音乐的关系,有以下三个基本知识:
其一,唐代音乐的确有雅、俗之分,唐代音乐事物也的确有称“雅”、称“俗”的区别 。
其二,这种雅、俗之分是多维度的 。就最严格的意义说,用于宫廷祭祀仪式(比如祭太庙)的音乐属雅乐,未用于宫廷祭祀仪式的音乐属燕乐或俗乐 。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把雅、俗看作宫廷音乐运动的两极,既可以就旧乐调、新乐调分雅俗,也可以就乐曲是否纳入律吕体系分雅俗,还可以就是否属于“部伍之声”(《通典》《旧唐书》语)来分雅俗 。上文用“属性”“身份”“性格”等语做“雅”的后缀,其实就是把“雅”理解为宫廷音乐运动的一种趋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