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的拼音怎么写 雅的拼音( 六 )


4.“从乐理上说,清调为商调曲,平调为角调曲,用现代乐理言之,清调、平调的调式分别以2(re)、3(mi)为旋律主音和煞音,两个调式是合不成一个‘调式’的(虽然音乐风格上可以互相汲取),所以古代乐类文献中记有清调、平调之名及其音乐宫调,但从来没有乐类意义上的‘清平调’之名和音乐调类,将《清平调》认作清调、平调,再由之推论《清平乐》的‘清平’也是清调、平调,就更靠不住了 。”
答:这段话同《清平乐》的读音问题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清平调》不等于《清平乐》 。何况教授的意思是说“清平”不指清调、平调,而是指“天下清平”;这一说法,也不妨碍把《清平乐》理解为天下清平之乐曲 。不过,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授关于《清平乐》一名同清调、平调无关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一首乐曲诚然不会既是商调曲又是角调曲,但不能排除:这首乐曲既包括商调乐句又包括角调乐句 。这种情况仍然可以称为“清平” 。这不仅因为《教坊记》记载《清平乐》为“大石”,大石调即是商调,调式与清调相同;而且,据学弟伍三土观察,唐宋人指称乐曲宫调原有两种习惯:其一是以乐曲为单位,其二是以乐句为单位 。姜夔《徵招》词序说:“此一曲乃予昔年所制,因旧曲正宫《齐天乐慢》前两拍是徵调,故足成之 。”意思是说:《齐天乐慢》是宫调曲,但单独拿第一乐句出来说则是徵调 。所以,姜白石在旧曲第一乐句之基础上创作新曲,便取名为《徵招》 。《清平乐》也可能采用这种取名方式 。也就是说,把《清平乐》理解为一个以清调为主而混杂平调乐句的乐曲,虽无证据确定为事实,却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
5.“唐代有‘乐’的曲调名,大多没有宫调律吕标记,《教坊记》仅有几个‘乐’字曲名标注了宫调,据此推论其它所有曲调,只是一种思路而不是直接证据 。”
答:这话有合理的成份,即是说讨论问题不要以偏概全 。不过,所谓“唐代有‘乐’的曲调名,大多没有宫调律吕标记”;“《教坊记》仅有几个‘乐’字曲名标注了宫调”——这两句话却不符合事实 。“唐代有‘乐’的曲调名”,除《教坊记》外,主要记载在《羯鼓录》的“诸宫曲”和《唐会要》的“太乐署供奉曲”中 。后两处记载中的曲调,并不是“大多没有宫调律吕标记”,而是全部都有宫调律吕标记!至于《教坊记》,尽管各版本未必都标了曲名宫调,但《教坊记笺订》却对此作了细致的钩稽考订 。我在上文列举的数目是:26支以“乐”为名的教坊曲子,其中至少22支曲子(占比85%)有配乐记录 。关于这一点,《我看》一文已作论证 。所以我不免怀疑:教授在作批判之前,是不是把《我看》一文读完了呢?或者,是不是查证过《教坊记笺订》《唐会要》等书呢?
6.“今《教坊记》诸整理本均将‘大曲名’作为一个调名,误 。‘大曲名’是个提示而不是曲调名,今天排版最好另起一行 。”
答:《教坊记》的整理本,严格意义上说,就是《教坊记笺订》 。但以上这句话,恰好与《教坊记笺订》不合 。请看附图:图一是中华书局1964年版《教坊记笺订》(第146页),图二是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教坊记笺订》(第148-149页) 。其中的“大曲名”都写为篇名,并没有和曲调名相混 。同样的情况也见于两种标点本:《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教坊记》(图三)、《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教坊记》(图四) 。可见教授所谓“诸整理本”和“均”,不免夸大其辞,它指的不过就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教坊记》 。此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于1959年,并无校注,很难称作“整理本”;它对“大曲名”三字的处理,也恰好表明它是个劣本 。不过反过来看,教授这句话还是有意义的 。因为它启发我们:有些人常用的《教坊记》就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于是引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进行学习和研究,是不是要注意选用好版本,以免遭受劣本之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