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洁其身而大伦的词类活用,欲洁其身的洁是什么词( 五 )


⑦而谁以易之:你们谁能来改变它 。而 , 通“尔” , 你 , 你们;下一个“而”义同 。
⑧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你与其跟着那避开坏人的人 , 哪里如跟着彻底避开乱世的人好呢 。与其……岂若…… , 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词 , 辟 , 同“避” 。
⑨耰而不辍:埋头耙地不再理子路了 。耰 , 音yōu , 平整土地的农具 , 用作动词 , 耙(bà)地 。
⑩子路行以告:子路走回来把二人的话告诉了孔子 。以告 , 以之告 , 把这些话告诉孔子 。
?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 。怃 , 音wǔ 。
?鸟兽不可与同群:不能与飞禽走兽同群 , 意思是不能同隐居山林的人为伍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我不做这样的人又有谁来做这样的人呢 。非 , 不做 。斯人 , 这样的人 , 指济世的人 。斯 , 代词 。徒 , 一类人 。两个“与”都同“欤” 。而 , 又 。谁 , 用作动词 , 谁来做 。
?天下有道 , 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 , 我孔丘就不努力来改变它了 。与 , 音yù , 参与 。易 , 改变 。
[解读与点评]
对“鸟兽不可与同群”一句可以这样理解:鸟要自由自在地飞 , 那就任它飞吧;兽要回归山林 , 那就让它回归吧 。我孔丘不是这样的人 , 不能与他们为伍 。
读本章可以获取这样几个信息:一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很辛苦 , 从游的弟子也不容易;二是当时已经有水田 , 在水田劳作比旱田要用力 , 适宜于合耕;三是孔子在当时很有名气 , 连隐士都知道他;四是当时社会的确动荡不安 , 人们对社会这种状态有看法;五是下层社会对孔子的做法不理解 , 甚至是抵触的——不告诉渡口就说明了这一点;六是孔子有积极的入世从政愿望 , 他要改变天下的混乱局面 。
同“楚狂”一样 , 满身泥水的大个子和满身泥水的魁梧者也是姓名不可考的隐者 , 他们的处世态度多少有些后来的道家味道——消极避世 , 这与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 积极入世的孔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积极入世尽管不见得能够实现 , 也可能不见得有好的结果 , 但想消极避世可能吗?实际上 , 长沮桀溺自诩的“辟世之士”是不成立的 , 谁能完全与世隔绝呢!我想今天如果想与世隔绝更是不可能的 , 即使孔子那个时代 , 包括那以后陶潜生活的时代 , 完全与世隔绝也是不可能的 。
18.7.[原文]
子路从而后① , 遇丈人② , 以杖荷蓧③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 , 五谷不分 , 孰为夫子④!”植其杖而芸⑤ 。子路拱而立⑥ 。
止子路宿 , 杀鸡为黍而食之⑦ 。见其二子焉⑧ 。
明日 , 子路行以告⑨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⑩见之 。
至 , 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 , 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 , 已知之矣 。”
[原文通释]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却落在了后面 , 遇到一位老人 , 用棒子挑着农具 , 子路问道:“您看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作 , 五谷分不清 。谁是老师!”插起那根棒子就耕作 。子路拱着手站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