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朗诵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二 )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
【解释】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 。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
修改版:
不标榜贤才异能,使民众不争功名;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民众不起窃盗;不显耀可贪的事物,使民众不被惑乱 。
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饱,意志柔韧,体魄强健 。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是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 。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世务,就没有不上轨道的 。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解释】
道是空虚的,而作用却是没有穷尽的 。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 。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 。幽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解释】
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天地之间不正象个风箱吗?虽然空虚,但不短缺,越拉动它风量越多 。说的多了就行不通了,还不如保持适中的态度 。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解释】
空虚是永恒存在的,这叫做深奥的母性 。深奥的母性 。是天地的根源 。它连绵不断地存在着,其作用无穷无尽 。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解释】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因为它生存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站在前面,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保全 。这不正是它不自私吗?所以能达到自私的目的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解释】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事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 。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解释】
端的满满的,不如适可而止 。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 。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 。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 。成功了就急流勇退,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