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的资料简介50字 蒙古包的资料及特点( 二 )


性格特点:木 。蒙古包主要材料为木材 , 而非水泥或钢材 。
生命值:距今两千余年前 , 自匈奴时代起就已经出现 , 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几千年 , 穹庐经过匈奴以后的回鹘、柔然、突厥、鲜卑、契丹等多个民族传承、改造 , 不断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游牧生活 , 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
?
战斗力:国家级文化遗产
蒙古包营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由蒙古包衍生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 也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江湖地位:最具蒙古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
蒙古包内外包含蒙古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情感和祈愿 , 从中可发现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传统蒙古包建筑能体现蒙古族人的创造型思维以及环保意识 。进入近代 , 国内国际对蒙古包的研究也比较活跃 。
蒙古包的搭建过程
蒙古包的搭建过程是由清理基址、立门、捆接哈那、立陶脑、连接乌尼、铺设顶毡、围铺围毡、铺设陶脑毡等步骤组成 。搭建过程中遵循着“从右至左 , 从下至上 , 从内至外”的原则 。
第一步为清理基址 。
第二步为立门捆结哈那 。先解开哈那绳 , 将折叠的哈那伸展开 , 以至其网眼呈正方形 , 将其高度对齐门框 。即从右至左依次将哈那捆接好 , 将最后一片哈那与门框捆结后构成一个由门和哈那构成的围合空间 。
第三步为立陶脑连接乌尼 。在高举陶脑后 , 人站在哈那围外边 , 拿起靠放于哈那围的乌尼 , 对准陶脑外圈的侧口 , 逐一插入并将套索套入哈那头上 。
第四步为铺放顶毡 。将顶毡扔上蒙古包斜顶 , 将其铺开 , 先铺前顶毡 , 再铺后顶毡 。
第五步为铺设围毡 。展开叠好的围毡 , 从门框右侧围铺 , 在其左侧接上另一块围毡继续铺设 , 直到门框左侧 , 勒紧并固定围毡绳 。
铺开围毡后 , 又从门框右侧系好外围绳 , 从上至下的顺序将三条外围绳依次拉紧并系于门框左侧 。此时 , 两块围毡必须有部分的重叠 , 从而防止出现缝隙 。
第六步为铺设陶脑毡 。在蒙古包顶铺设最外层的顶毡 , 将绳索交错压好 , 铺盖陶脑毡 , 将其绳索系牢 , 完成整个蒙古包的搭建工作 。
蒙古包物品陈设与习俗

蒙古包的资料简介50字 蒙古包的资料及特点

文章插图
天窗里飘出的缕缕炊烟 , 蒙古包中间的香火 , 象征着神圣的传承之火 , 寓意传统、传承与沟通 。
蒙古包内陈设的根据 , 主要是继承了老祖宗敬奉香火、神佛的传说 , 同时也跟男女劳动的不同分工有关系 。蒙古包的空间分三个圆圈 , 东西的摆布分八个座次 。不仅八方都有安放东西的地方 , 正中还有安排香火(灶火)的地方 。
特别一提的是蒙古包的炉灶香火位置 , 在蒙古包里 , 火撑子是最神圣、最重要的摆设之一 。蒙古包搭建好以后 , 最先要做的事就是安放灶火(支火撑) 。
在蒙古族习俗中 , 炉灶居于人们居所的中心 , 它不仅能烧煮食物 , 也给牧民带来温暖和光明 , 在蒙古包中摆放在正中间 。作为生活用火 , 是家庭安宁、永存的保证 。炉灶是联结家庭的纽带 , 是家族的象征 。蒙古语季子成为odqun , od表示火 , odqun意为守灶之人 , 在继承家族香火中具有重要作用 。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按照蒙古人的习俗被称为季子 , 即“关系着火和家灶的儿子” 。换言之 , 他被认为是祖业的继承人 。正因为炉灶是家族的象征 , 蒙古族至今仍然保存着婚礼从点燃炉灶的火开始的习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