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简短

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60),王安石任临安知府,主持修建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湖心亭” 。这里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也是游客必到的地方 。湖心亭始建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60),为一座六角攒尖顶亭子,高10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亭内有石碑一通,刻天下第一湖心亭”字样 。该亭建成后,成为杭州城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
一: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
泊船瓜洲写作背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
《泊船瓜洲》泊船瓜洲
原文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译文如下: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作品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
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佑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 。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而作此诗 。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 。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 。显而易见,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字里行间,不贮满忧郁、伤感、消沉之情,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 。二: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50字左右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
三: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简短
《泊船瓜洲》是北宋宰相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
从字面上看,该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
其实,在字里行间,更是寓意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
豹眼认为,要真正理解《泊船瓜洲》所要表达的情感,就需要弄清楚该诗写于何时?宰相王拗公究竟要去哪里?是想回归故乡还是要重返朝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