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有情众生”,然而有句老话却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究竟草木有情还是无情?


草木等植物肯定是无情 。包括山河大地等等都是无情 。有情、无情是佛教对于这个世界的分类 。草木植物有生命 。但是没有情识 。没有自发的活动力 。所以在佛教中称为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 。指有情识的众生 。即平常所讲的动物也包括人和天人 。有情众生有生命 。有心识 。有情的心识灵妙不可思议 。所以称为神识 。和我们平常说的灵魂相似 。有情心识分为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所以有情、无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情识 。

佛教说“有情众生”,然而有句老话却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究竟草木有情还是无情?

文章插图
其实还有一种划分方法:依报与正报 。正报指我们业力所感的身心 。依报指我们有情身心所依靠的一切外在事物 。比如对人而言 。人的身心就是正报 。人生存所依的山河大地、草木植物、房屋受用等等 。就是依报 。依报是随着正报转的 。属于被动的 。没有自主能力的 。当正报清净了 。依报也就清净了 。平常我们说的吃素 。是指吃植物来延续生命 。植物的生命形态与动物是截然不同的 。譬如摘掉植物的枝叶 。还会再长;种下一粒种子 。能够收获百倍的果实 。等等 。动物在佛法中被称为“有情众生” 。它们有情识、血肉 。会入轮回 。我们有自主能力 。可以选择食物 。可以不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剥夺动物的生命 。吃素是因为慈悲 。不忍心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夺取动物的性命 。平时我们说的不杀生 。也是指不伤害有情众生的生命 。
佛教说“有情众生”,然而有句老话却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究竟草木有情还是无情?

文章插图
容易误解的两个问题:
1.有时我们也会听到树神、山神一类的名称 。所谓树神、花神不是树或者花本身修炼成有生命了 。而是其他有情众生借住在树里或者花里 。
2.“有情无情 。同圆种智” 。确实是佛经中的原话 。但是这个说法是建立在“理佛性”的点上来说的 。在这个境界中 。众生世界皆成如来真体 。有情无情皆是法身 。一切都包容在佛的清净法性之中 。而不是说草木金石也能轮回 。也能成佛 。这是完全误读了佛经 。
总结一下 。植物没有血肉 。没有情识 。不入轮回 。不属于有情生命 。
佛教说“有情众生”,然而有句老话却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究竟草木有情还是无情?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佛教并不认为植物有灵魂 。他们说 。植物有“生”而无“命” 。有“性”而无“情” 。没有“神识”或“觉识” 。没有“自我” 。更标准的术语是 。植物是“依报” 。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正报”身心营养之所依 。
有人觉得 。这听上去真不像慈悲的佛教徒说的话 。很明显 。植物也会生殖、繁衍、捕猎和集体迁移 。用色彩、姿态和香气来吸引媒人、吓退天敌 。最大限度地捕捉光线、乘风飞翔、留住水份、抓取泥土 。以弥补天生难于移动的弱点 。它们将美学和生存能力相结合的技巧实在没得说 。夏日里 。一棵普通的行道树也能轻松地托起重达一吨的树叶 。优雅地对抗重力和风力;从虎尾草到婆婆丁 。所有那些被称为“杂草”的家伙在抵抗烈火、洪水、停车场建设、垃圾填埋和核战争等方面的能力都令我们无比钦佩 。尽管这些趋利避害的行为与动物一般无异 。并且常常显示出强烈的个性 。佛教徒却认为 。这些都是“物性”而非“心性” 。是“无情”的律令而非“有情”的操控 。就像我们的内脏器官也从来不需要意识的统辖 。就可以自行运转一样 。
尽管日本室町时代伟大的佛教画师伊藤若冲画出了辉煌壮丽而不无幽默色彩的《花果蔬菜涅槃图》 。可“山河大地皆得成佛”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这类佛教法语 。却仍是以我们这些“有情众生”的“神识”和“觉识”为轴心来运转的 。
当然 。以上种种并不妨碍佛教宣传其悲悯护生、爱惜福报的观念——许多佛经都强调 。草木是“器世界”的一部分 。是种种生命的栖息地 。没有哪一寸草叶上不塞满了有形和无形的生命体(大概真正成精的是它们吧!) 。僧侣们在每年草木茂盛的月份便开始“结夏安居” 。不再四处托钵 。行脚参学 。其目的除了避免过多地践踏植物之外 。更是为了避免毁伤那些依附于植物的生命 。
就人类在美学和心理上的趣味来说 。佛教所提供的并不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观点 。但另一方面 。这种解释也令我们松了一口气:我们一向喜爱非人类身上的那点儿人性 。而我们害怕的也是这个 。“科学家从植物身上也能探测到痛觉”的梗 。尽管常常被肉食者用来攻击素食主义者 。却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愿意相信 。在灵魂问题上 。植物可能跟我们一样平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