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肝火盛莫忘养心护脑 晚九点泡脚护肾

春来肝火盛 莫忘养心护脑
春季来临 “心病”依然要防
很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病友都会觉得最危险的冬天过去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梁东辉提醒,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期,一个是在秋冬季,另一个就是春季 。
外因:气候忽冷忽热
尤其是岭南地区的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忽冷忽热,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 。特别是原本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心梗、脑中风等 。所以民间的“春捂秋冻”养生谚语是很有道理的 。“春捂”说的就是春季气温刚刚转暖,不宜过早脱掉冬装,因为这时节大暖大寒,早晚温差比较大,过早脱掉冬装,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人体受寒以后抵抗力下降,血压波动大,容易造成心肌耗氧指数上升,加重心脏负荷 。
血管受寒冷的刺激会发生痉挛,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人,那些不稳定的斑块会破裂脱落而发生心梗和脑梗 。
内因:肝旺情绪不定
除了外部因素,春季“心病”易发也有内因 。中医认为,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中,肝也是属木 。春气通肝,肝气旺盛升发 。很多有血压高的人,有一个共同的体质特点——肝阳上亢、肝火旺盛 。在春天里他们的情绪常常很不稳定,容易发脾气,一发脾气,血压就会增高,也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 。
春天保护心脑血管做足三点
梁东辉说,健康的身体是需要主动持续养护的,对中老年人,特别是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和高危人群来说,做好季节性的防范工作十分重要,可以减少发病,降低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 。春季呵护血管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1.不要让身体受凉,保暖减轻心脏负荷
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添加和减少衣服,宁愿多穿点,也别冻着 。尤其是早晚出门时注意保暖,戴好帽子,防止寒风入侵体内,引起血压波动和血管痉挛,避免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脱落引发心梗脑梗,也减轻心脏负荷 。
2.合理饮食,春天多吃芽类蔬菜有助阳气升发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在任何时候都要管住嘴,大吃大喝随时可能引起发病 。预防心脑血管病,饮食以粗粮、蔬菜为主,要做到低油、低盐、低脂、低糖 。
春季阳气升发的季节,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饮食可以食用温补阳气、性温升散的食物,比如葱、蒜、姜、韭菜等 。豆芽、香椿、嫩笋、菠菜等芽类蔬菜也有助阳气升发 。可以多吃洋葱、西红柿、丝瓜、茄子、木耳等,这些食物可抗动脉硬化降脂 。可食用甘味补脾的食物,像大枣、山药等 。多吃新鲜蔬果,以利于平肝养肝 。
3.保持好心情,避免大喜大悲情绪波动
春天是肝旺之时,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性喜调达,恶抑郁,意思是说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有益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可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概率 。
千万要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那样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还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特别是那些同时合并有抑郁、焦虑状态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更要警惕 。
想“心脏”健康 还得关注“心情”健康
时常为了一些日常琐事“心塞”,长久可能会导致真正的“心塞” 。梁东辉说,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同时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率非常高 。
专家提醒,如果家里有人总觉得哪里不舒服,上医院看病又找不到原因的,千万要耐心,多点理解,多点开解,适当的时候也要寻求精神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