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电视剧有哪些历史硬伤?


这部小说和电视剧硬伤很多 。
一 。生活作风是小事 。《亮剑》剧中主角李云龙张口一个他妈的 。闭口一个他奶奶的 。酗酒 。找媳妇 。就没见他艰苦朴素过 。更离奇的是建国后闹着换媳妇 。一般认为李云龙的原型是王近山将军和钟伟将军 。众所周知 。王近山将军离婚后的代价是什么 。我军从来不把生活作风看作是小事 。从来是党纪军纪如山 。
二 。贬低日军的火力和战斗力 。八路军火力随便压制住日军 。每场战斗鬼子都是尸横遍野 。现实中是这样吗 。《亮剑》虽然比起抗日神剧有改进 。但仍然没有突出日军装备精良 。单兵战术强的特点 。想想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在装备明显差于苏军的情况下 。仍然给苏军以重大杀伤 。想想抗战初期 。敌我双方一比四的伤亡率 。日军综合火力六倍于国军 。更别提我军了 。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啊 。
其他观点:
《亮剑》作为热播剧重播了很多次 。每一集我都看了又看。和同样题材的电视剧相比它的确有高明的地方 。但是它还是美中不足 。有很多硬伤 。我把它总结如下:
【《亮剑》电视剧有哪些历史硬伤?】第一 。独立团隶属于129师386旅 。这在电视剧中有明确的交代 。而129师主要活动于晋东南、晋南、冀南、豫北一带 。而电视剧中的李云龙的独立团却是活动于晋西北地区 。查遍八路军军史 。晋西北主要是贺龙元帅的120师活动的地方 。这是第一处硬伤 。
第二 。解放战争时期 。李云龙的独立师又归华野领导 。这又是一处硬伤 。因为129师的部队抗日战争结束后 。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 。后又改编为中原野战军 。也就是后来人们俗称的刘邓大军 。查遍军史 。没有一支部队脱离刘邓大军而归华野的 。
第三 。小说结尾李云龙是自杀 。当然 。电视剧并没有演到文革就结束了 。只是演到1955年授衔 。一般我们认为 。李云龙的原型是王近山将军(中将衔)和钟伟将军(少将) 。而这两位将军在文革中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没有一个自杀的 。但作者让将军受尽了窝囊而自杀 。其夫人也不堪重负而自杀 。不知作者是何用意?
第四 。作者为了突出李云龙的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而不惜贬低上级领导 。例如李家坡之战 。这一战是以关家脑之战为原型的 。此役主要有386旅的部队完成 。日本军队确实是一个大队 。而八路军以数倍于敌的部队却久攻不下 。刘伯承元帅 。陈赓大将都要求撤围而去 。但彭德怀元帅则坚决要求全歼 。于是刘元帅就上前视察 。而让陈赓大将采取掘土为壕的办法取得了胜利 。查遍军史 。没有团级干部在这一战中高过刘伯承元帅的 。这又是一处硬伤 。
当然 。有人会说这是小说 。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这一小说创作原则我们都知道 。但源于生活的大致细节不能错 。同时 。小说创作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一个人为主 。在综合其他人的生活来进行创作 。因此 。像这样涉及到我军高级将领的小说我认为还是尽量真实一点为好 。
以上陋见 。仅供参考 。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
其他观点:
对很多人推崇之至、言必称抗战剧经典的《亮剑》(老版 。新版更不值得一提) 。我是很不以为然的 。当然 。不排除它有独到之处 。相比其他抗日神剧 。它创作上还算下足了功夫 。但这些 。丝毫不会让我改变对它的看法 。
语言粗俗 。主角动辄老子如何如何 。你小子如何如何 。“老子”、“你小子”成了口头禅 。好似不说这些 。就不接地气似的 。已经身处一定职位的部队领导 。非要弄得像梁山好汉那样的形象 。一口一个“弟兄们” 。这是人民军队吗?
举止粗野 。看主角的举止 。哪像一个领导干部?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 。是说当时的干部战士基本上是农民出身 。必然说话、办事粗犷、不讲究 。影视剧里刻意表现得匪气十足 。好像只有这样才接地气 。才像工农干部 。非常谬误 。看过很多将领、老革命的回忆录、传记 。完全不是那样的 。我们的干部形象都像《亮剑》那样 。蛮不讲理、独断专横 。可能吗?
一言堂、独断专行 。军队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军事组织 。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抛于脑后 。把政治委员排斥在决策之外、当摆设 。作为军事主官 。大权独揽 。这是我们的军队吗?
行文至此 。作为曾经在部队多年的老兵 。深感现在反眏军旅的影视剧值得一看的屈指可数 。像经典老电影《南征北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那样的精品 。以后是很难看到了 。遗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