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国在强盛时期能一直坚持伐秦的战争策略,是否可以灭亡秦国?( 五 )


随后 。魏文侯时期的魏国 。就一直吊打秦国 。一直延续到魏武侯一代 。魏国为什么要打秦国?
三家分晋之前 。秦国和晋国就是一堆乱账 。好的时候 。秦晋之好、互为姻亲;坏的时候 。背信弃义、刀兵相向 。离得近 。要么是一对儿好兄弟、要么是一对儿坏冤家 。
所以 。秦晋交战、秦与三晋交战 。这都成了传统 。三家分晋以前要打 。三家分晋以后也要打 。
三家分晋以后 。三晋仍然是同盟 。大哥是魏文侯 。赵国在北边 。所以要往北边扩张;韩国在南边 。所以要在南边扩张 。魏国呢?东面的卫国、宋国都服了 。都叫他大哥了 。也就不要意思打了 。所以 。魏国肯定要向西边扩张 。
公元前419年 。魏国西渡黄河 。筑城少梁(今山西韩城) 。开始向西蚕食秦国 。围绕少梁这个据点 。秦魏展开了拉锯战 。

如果魏国在强盛时期能一直坚持伐秦的战争策略,是否可以灭亡秦国?

文章插图
公元前413年 。拜吴起为将 。吴起一出 。秦国只能挨打 。秦魏河西之战 。魏国长期保持主动权 。秦国就一直被吊打 。
公元前412年 。魏太子击 。率军攻克繁、庞二地(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 。驱其民而占其地 。
十三年 。使子击围繁、庞 。出其民 。
这个细节需要注意一下 。即“出其民” 。战国的特点是地多人少 。人比地金贵 。
梁惠王感叹说: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他可没有关心邻国土地多了多少、自家土地少了多少 。而是关心邻国的人多了多少、自家的人少了多少 。原因就是:战国时代的国力评价标准 。不是有多少地 。而是有多少人 。
既然人那么精贵 。为什么魏国抢了繁、庞二地 。还要驱其民呢?
这时候 。魏国已经进入秦国本土 。这里的人都是只认秦王而不认魏王的 。于是 。夙沙釐的那个逻辑 。就可以拿到这里来讲了 。
夏商周三代的基层单位 。不是单个的人 。也不是编户齐民的户 。而是家族 。西嶋定生的《秦汉帝国》 。则直接认为是氏族 。氏族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 。甚至还是一个军事单位 。这个基层单位是有组织者的 。按权力的逻辑 。是士和大夫这一级 。按宗法的逻辑 。是族长一级 。这伙人秉持的意识形态 。就是夙沙釐的意识形态 。他们只忠于秦王 。而不忠于魏王 。而魏国要这些人没用 。所以才占其地而驱其民 。
秦魏河西之战 。还要继续打 。
公元前409年 。魏国以吴起我将 。继续向秦推进 。连克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元里(今陕西澄城) 。并在临晋筑城 。
公元前408年 。吴起接着打 。一直打到郑县(今陕西华县) 。连克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郃阳(今陕西合阳) 。并在洛阴筑城 。
到这个时候 。魏国正式夺取了河西之地 。这是第一次河西之战 。从公元前419年开干以来 。河西之战打了十多年 。
但是 。还没完 。围绕河西之地 。秦魏之间继续连年拉锯 。公元前389年 。吴起阴晋之战 。以五万魏武卒干废了秦惠公的五十万大军 。这已经是第二次河西之战了 。
但是 。然后呢?
然后 。还有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 。秦魏之间的主要关系 。就是河西之战 。不知道有多少秦魏壮士殒命在这片土地 。
河西之战 。为什么打得这么胶着?
秦晋 。这是一个级别的战国 。晋强而秦弱 。但秦再弱 。也没怂过 。战场上 。秦国也让晋国尝过秦人的老拳硬不硬 。三家分晋之后 。魏国只是三分之一晋国 。的确魏国崛起了、的确三晋还同盟了 。但魏国的力量怎么也不可能超过晋国吧?所以 。秦魏比权量力 。魏国打到这种程度 。已经相当不错了 。
如果魏国在强盛时期能一直坚持伐秦的战争策略,是否可以灭亡秦国?

文章插图
所以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之战 。魏国的力量 。即便在高光时刻 。也不足以对秦国实现碾压 。如果能够形成碾压 。秦魏河西之战也不可能打得没完没了 。
到了公元412年 。魏军就算打到秦国本土了 。再打仗 。就只能占其地而驱其民了 。这时候 。比战争更麻烦的问题就是战后统治了 。朕打下了大片江山 。但你这个朕该怎么统治?没法统治 。打下来的只能是负担 。不可能形成统治收益 。
那魏国接着打呢?不灭秦国誓不休 。这样做可以吗?
过了100多年以后 。才有齐宣王灭燕和燕将乐毅灭齐 。但是 。最后都灭了吗?
都没有 。
齐灭燕 。直接拉了仇恨 。燕国君臣憋足了气 。也要报灭国之恨 。30多年后 。燕国灭齐 。直接把齐战国打成了残废 。自乐毅率五国联军灭齐之后 。齐国直到被秦所灭都没缓过气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