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杜甫传》的优秀读后感700字


高一《杜甫传》的优秀读后感700字

文章插图
高一《杜甫传》的优秀读后感1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 。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得阴暗,因而忧心忡忡,割声凄苦 。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 。
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 。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间疾苦的杜甫 。
追溯1000多年前,唐代杜甫一生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于是在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的大名 。“诗圣”的名号家喻户晓,“诗圣”的诗歌更是被千千万万的后世人诵读和传承 。而这一巨大影响的背后是杜甫那坎坷、颠簸的一生 。就像屈原纵身一跃汩罗*不断被剥削的时候,杜甫开始关注民生 。安史之乱让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的被迫流亡让他拥有了接触民众的机会 。然而,等他又回到皇帝身边时,他的诗变得“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但事实上,杜甫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后来杜甫被派到华州,他才“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从此,他开始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揭露朝廷的缺陷 。不过,杜甫终究是“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诗人”,人民因为国家连绵不断的兵役而痛苦不堪,但为了保卫国家却不得不这样,杜甫此时的矛盾已经不是关于个人,而是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无限忧虑 。《石壕吏》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
《杜甫传》的作者冯至既是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位研究德语文学的学者 。因此,从《杜甫传》中,不难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深情和严谨 。全书篇幅不长,就十几万字,却是高度浓缩,决不掺水 。
【高一《杜甫传》的优秀读后感700字】国家不幸诗家幸 。杜甫幸好没有做上大官,没有做久官,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雄壮的诗篇 。这从他秉持的理想来说也算是得其所哉吧?

    推荐阅读